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歧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黄帝曰:何谓疽?歧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日死。
注解:这是指痈疽发生在足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称为四淫。症状严重的大痈需要立即治疗,如果不及时治愈,可能会在一百天内导致死亡。
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注解:这是指出生于足旁的痈疽,其症状并不严重,类似于一个手指头那么大。发病后应该立即进行治疗,去除其中的黑色部分;如果不能及时去除黑色部分,那么病情会逐渐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时间大约在一百天以内。
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注解:这是说发生在足趾部位的痈疽,颜色呈赤黑色,这种状况是致命的,不进行及时治疗将会致死。如果颜色不是赤黑色而是正常的肤色,那么就不算是致命性的病变,但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会继续发展,最终将会导致死亡。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歧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注解:黄帝问道:“先生您讲述关于痈疽的区别,我有些不明白。”岐伯回答说:“当营卫之气停留在经络之中时,就会使血液停滞不前,导致卫气无法正常流通,从而造成气血淤积不畅,产生发热现象。如果发热情况持续不断,超出了正常范围,就会出现热毒过盛的状况,使得肌肉腐烂化脓。但是这种病变通常不会深入到骨髓中,也不会使脏腑受到损害,所以被称为痈。”
黄帝曰:何谓疽?歧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注解:黄帝又问:“那什么是疽呢?”岐伯回答说:“当身体内部有过多的热气时,它就会向下渗透并伤害皮肤和肌肉,导致筋和髓液干枯坏死,进而影响到五脏的功能,气血也随之枯竭。当病变发生的时候,患处的筋骨和好肉都会消失殆尽,因此被称为疽。疽的发病部位,其皮肤表面坚硬如牛颈的皮一样。”痈的发病部位,其皮肤表面则显得湿润。这就是对这两种病状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