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一太一当门路。
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
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门西唤作一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
阴德门里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
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颠,勾陈六星六甲前。
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坐后门是。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盖伞形。
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
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天床六星左枢在,内厨相星右枢对。
文昌斗上半月形,希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
丹元子步天歌 北极紫微宫
丹元子步天歌,描述的是北极紫微宫的布局。紫微宫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最重要的星宿之一,代表着天子的位置。这首诗通过丹元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紫微宫的内部结构和重要星宿的位置,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的理解和敬畏。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这里的“中元”指的是道教中的中元节,是一个祭祀天地、祖先、鬼魂的节日。诗中提到的北极五颗星,即紫微宫中的五颗主要星宿,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方位和意义。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则是描述了大帝坐在中间的那颗星上,而第三颗星是庶子,也就是太子或重要的人物居住的地方。
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一太一当门路。
第一号曰为太子,第四颗星是后宫,第五颗星是五天枢。左右两边的四颗星是四辅,天一太一是天门的象征。
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
左枢右枢夹着南门,两边的营卫共有一十五个。上宰和少尉两相对立,少宰是上辅,次于少辅。这些星宿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图案,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
右枢左枢夹西门,两面营卫一十四。上将上相对相对,上将军次上相。
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门西唤作一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
右边的卫和左边的卫分别负责守护西门,而上丞则位于后门旁边。东边的大赞府是一个重要的机构,而西边的少丞则相对较小。这种分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政治格局。
阴德门里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
阴德门里有两个星宿聚集在一起,尚书则紧随其后。女史和柱史各有一个位置,而御女则有四颗星组成了五天柱。这里涉及到了一些官职和职位的名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颠,勾陈六星六甲前。
大理两颗星在阴德的边缘,而勾陈则指向了北极的顶端。勾陈六颗星排列在前六位,代表了一年的开始。
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坐后门是。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盖伞形。
天皇独自位于勾陈里,而五帝则坐在后门附近。华盖和杠共十六颗星,其中杠的形状像伞,象征着权威和保护。
墙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
墙上连续九颗星星,被命名为传舍如连丁。墙外的左右各有六个星星,其中右侧是内阶,左侧是天厨。这反映了古代建筑和宫廷布局的特点。
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天床六星左枢在,内厨相星右枢对。
阶梯前有八颗星被称为八谷,而厨房下则有五个天棓宿。天床六颗星位于左边的枢钮,而内厨则与相星相对应。这里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结构和政治象征。
文昌斗上半月形,希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
文昌斗上方是半个月亮的形状,其中清晰可见的六个星。文昌之下称为三公,而太尊则只明确表示要向三公致敬。这反映了古代对于官职和地位的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