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乘船赏月、登山观景的宁静画面。首句“何处名僧到水西”展现了一个未知的僧人在水西(地名)出现的情景,引人遐想。接下来,诗人通过“乘舟弄月宿泾溪”描绘了一幅夜晚乘船赏月的宁静景象。第三四句“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表现了僧人在黎明时分送诗人离开,并手持金色的杖杖,象征着高洁和尊贵。第五六句“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描绘了僧人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视觉变化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最后四句“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表达了僧人不愿局限于世俗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的风度和才华甚至超越了古代的著名人物如支遁和远公。末句“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则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悲伤和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僧人形象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