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端居暇,披襟弈思专。
雕盘蜃胫饰,帖局象牙缘。
裂地四维举,分麾两阵前。
攒眉思上策,屈指计中权。
劲卒衡围度,奇军略地旋。
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
逐征何待应,争锋岂厌先。
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
将骄多受辱,敌耻屡摧坚。
骤睹成为败,频看绝更连。
许知愁越复,恤弱贵邢迁。
诽俗韦弘嗣,邀名葛稚川。
分阴虽可重,小道讵宜捐?
相公摧屐日,樵客烂柯年。
唐尧犹不弃,孔父尚称贤。
博术存书录,壶经著礼篇。
寄言陆士衡,无嗤王仲宣。
【注释】
围棋:下棋游戏。
饱食端居暇,披襟弈思专。(《周易·系辞》)
弈:下棋的意思。“饱食”是说下棋时可以不吃饭,但“端居”是指要坐下来对奕。“暇”,闲适。
雕盘蜃腿饰:装饰的盘子是用贝壳和彩色丝绳做的。“蜃”是一种会飞的大蛤。“饰”,指用贝壳和丝绳装饰。
帖局象牙缘:棋盘是用象牙制成的。“帖局”即棋盘。
裂地四维举,分麾两阵前。(《论语·子路篇》)
“裂地”,比喻取得胜利。这里形容棋局的胜利。“四维”指四条直线。“分麾”,分开旗帜指挥作战。“两阵”,指前后两个方阵。
攒眉思上策,屈指计中权。(《晋书·王敦传》引《世说》)
“攒眉”,皱眉深思的样子。“屈指”,用手指计算。“思上策”,思考着最好的计谋。“中权”,指中等的策略或方法。
劲卒衡围度,奇军略地旋。(《晋书·石勒传》)
“劲卒”,指精锐的士卒。“衡围度”,估计包围的面积。“奇军”,“奇”有出奇之意。“略地”,夺取土地。
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后汉书·耿弇传》)
“鱼鳞”,形容棋子排列整齐如鱼鳞状。“张九拒”,摆成九宫的形式。“鹤翅”,形容棋子像翅膀一样张开。“拥三边”,围住三个方向。
逐征何待应,争锋岂厌先。(同上)
“逐征”,追逐敌人。“应”,应答,应战。“争锋”,争夺锋芒。这里形容双方在棋局上的激烈对抗。
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后汉书·马援传》)
“防”是防御的意思。“只眼”,一只眼睛。“畏难全”,害怕失败而不敢全力投入。
将骄多受辱,敌耻屡摧坚。(《左传·宣公十四年》)
“将骄”,将领骄傲。“受辱”,遭受耻辱。“敌耻”,敌人的耻辱。“屡摧坚”,屡次击败坚固的敌人。
骤睹成为败,频看绝更连。(《三国志·魏书·陈群传》)
“骤”,突然。“睹”,看见。“成为败”,指棋局失败。“频看”,多次观看。
许知愁越复,恤弱贵邢迁。(《史记·项羽本纪》)
“许知”,知道。“恤弱”,怜恤弱小。“贵邢迁”,看重迁徙。这里指重视人才。
诽俗韦弘嗣,邀名葛稚川。(《北史·崔光传》)
“诽俗”,指诋毁世俗。“韦弘嗣”,字幼成,北魏时期文学家。“葛稚川”指葛洪,南朝宋时期道教学者。
分阴虽可重,小道讵宜捐?(《庄子·外物篇》)
“分阴”,比喻光阴。“重”,可利用。“讵”,岂。“小道”,指小道理或小聪明。“讵宜捐”,岂能轻易放弃。
相公摧屐日,樵客烂柯年。(《南史·谢灵运传》)
“相公”,指谢灵运的朋友颜延之。“樵客”,采樵人。“烂柯”,指烂木做成的棋盘(柯,树枝)。“屐”,木制鞋。《南史·谢灵运传》说谢灵运被文帝召见时,曾把木屐放在帽子旁边,表示自己不拘小节,不受朝廷礼遇。
唐尧犹不弃,孔父尚称贤。(《史记·孔子世家》)
“唐尧”,指传说中的上古帝尧。“孔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孔子世家》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孔子的母亲在陬邑生下了孔子,后来叔梁纥去世,鲁君让孔子为尼山守孝三年期满,才让他出来做官。
博术存书录,壶经著礼篇。(《晋书·王戎传》)
“壶经”,指酒器壶中的经文。“王戎”指王衍,西晋著名文人。他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周易》。“壶经”,即壶中藏书,这里指书籍。
寄言陆士衡,无嗤王仲宣。(《世说新语·品藻》)
“陆士衡”,陆机,三国吴时文学家,与陆云并称“二陆”。《世说新语·品藻》说陆机评论当时人物:“陆才如哥舒,傅才如司马相如。”这里指陆机的才能。“王仲宣”,指王粲。《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他“七岁能属文,遂博贯群言。”“无嗤”,不要嘲笑。
【赏析】
这首七言诗是一首咏棋诗,作者通过围棋的输赢写出了人生得意与失意的不同境遇。诗人以围棋作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世态度。
诗的前六句主要写对弈时的心境和策略,其中蕴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悟。诗人首先描绘了围棋的对局情形,然后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棋手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举止。这些描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棋手们在对局中的心态和策略。诗人在对局中观察着对手的神态和行动,同时也反思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心态的转变使得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得失与荣辱。
接下来的八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和选择。诗人通过描述棋局中的胜负变化来暗示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和得失荣辱。诗人认为,在围棋中取胜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总结和展望。诗人认为,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困苦,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这两句话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