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寻山意渐便,兴来登览独怡然。
僧归禅榻香盈帐,人唤渔舟晚济川。
清洛冷光浮巨栋,灵崧积翠拱中天。
公馀底事频来此,民远官刑不用鞭。
【注释】
①石窟寺:指龙门石窟。
②老去寻山意渐便:年老了,喜欢游览名山。便,顺遂、适宜。
③兴来登览独怡然:兴致来了独自欣赏美景而感到十分快乐。
④僧归禅榻香盈帐:僧人归来后,禅床被熏香充满,香气飘满整个帐篷。
⑤人唤渔舟晚济川:人们呼唤着渔舟在傍晚时过河。
⑥清洛冷光浮巨栋:洛阳清澈的河水反射着寒冷的光芒,映照着巨大的建筑物。
⑦灵崧积翠拱中天:灵崧山的青翠覆盖了天穹之上。
⑧底事频来此:为什么经常来这里? 底事,何事;频,多次。
⑨民远官刑不用鞭:百姓很远,官吏刑罚不用鞭打。
【译文】
年纪大了,喜欢游览名山,心情舒畅,兴致来了独自欣赏美景而感到十分快乐。
僧人回来后,禅床上弥漫着熏香的气息,香气充满了整个帐篷,令人神清气爽。
人们呼唤着渔舟在傍晚时过河,渔船上的人唱着小曲,划桨声伴随着水声。
洛阳清澈的河水反射着寒冷的光芒,映照着巨大的建筑物和蓝天白云。
为什么经常来这里呢?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百姓很远,官吏刑罚不用鞭打,这里的官员们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使得民众安居乐业,远离战乱之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龙门石窟的诗。开头两句写作者年老之后喜爱游览名山胜景,兴之所之,便独自一人来到这幽雅宁静的地方欣赏山水风光,心情非常舒畅。第三句写僧人回来后的情景。僧房中香烟缭绕,香炉里的熏香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充溢在整个僧房之中,使作者陶醉其中。第四句写人们呼船过河,船上歌声嘹亮。第五句写洛阳水清见底,寒光闪烁。第六句写洛阳城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壮丽。最后两句写作者为何要频繁地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风景,使人留连忘返;是因为这里的官员们仁爱为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地描绘了龙门石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