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尽飞扬,蝙蝠夜陵泊。
幽显虽不同,志性不相博。
他家求官官,我专慕客作。
斋得贰㪷米,铛前交摎脚。
脱帽安怀中,坐儿膝头著。
不羡荣华好,不羞贫贱恶。
随缘适世间,自得恣情乐。
无事强入选,散官先即著。
年年愁上番,猕猴带斧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

首联是诗人对自己仕途的自况和自我评价。鸿鹄比喻贤才,“尽飞扬”表明自己才能高,志向远大,而蝙蝠却只能在夜间栖息,不能飞翔,暗喻自己的不得志。

颔联“幽显虽不同”“志性不相博”,是诗人对自己与世人的看法。幽隐者有超然之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世人则贪名逐利,追逐名利。诗人认为,他们虽然志趣、性格不同,但都以功名利禄为重。

颈联两句是说自己只追求清贫,不羡慕富贵,也不羞于贫困。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

尾联“随缘适世间,自得恣情乐”,意思是顺应时宜适应世间生活,自得其乐。“无事强入选”,“选”指选拔,即科举考试,作者在科举考场上屡试不中,于是不再去勉强应考。“散官先即著”,意思是做低级官员已经做了。“年年愁上番”,指的是每年都要去边疆戍守,“猕猴带斧凿”,是说猴子带着一把小斧子到处乱砍。

【答案】

鸿鹄:比喻贤才。“尽飞扬”表明自己才能高,志向远大。蝙蝠:比喻俗士。“夜陵泊”表明自己的不得志。幽显:指隐者与世俗之人。“虽不同”表明二者志趣、性格不同,但都以功名利禄为重。“不相博”表明二者虽然志趣、性格相同,但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他家: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世俗之人。“求官官”表明这些人只是一味地追求当官,而不是真正地为百姓做事。我:指诗人。“专慕客作”表明诗人专心致志地为客人服务,而非追逐权势。斋得贰㪷米:指诗人在斋饭时得到了一些米。“贰㪷”是一个词,表示一升二合,相当于一斗半米。“铛前交摎脚”表明诗人在做菜时用两只手翻动锅铲。脱帽安怀中:指摘下帽子,放在怀里。“坐儿膝头著”表明诗人坐在孩子的膝盖上。“不羡荣华好”表明诗人并不羡慕富贵荣华。“不羞贫贱恶”表明诗人并不羞于贫困卑贱。随缘适世间:顺应时宜适应世间生活。“自得恣情乐”表明诗人顺应世态,随遇而安,心情十分舒畅。“自得恣情乐”一句是诗人总结自己一生的心境和处世态度,也表现了他恬淡、旷达的人生理想。

赏析: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心态及所作所为,表达了他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全篇结构谨严,层次清晰,语言平易晓畅,富有真情实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