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庚子腊月五日
庚子年腊月的第五天,即冬至后十五日。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宫中复道上点燃了烟火,严城夜里涨满了灰尘。
“复道”是皇宫中的一种通道,可以上下左右自由往来。“朝延”指朝廷或宫廷,这里暗喻皇宫。“火”和“烟”都是指烟火,“严城”是指京城。“夜涨尘”是指夜晚京城里尘土飞扬。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良马“骅骝”思念着旧居的宅院,鹦鹉失去了心爱的人儿。“骅骝”是一种骏马,这里用来形容良马。“佳人”是指美丽的女子。“故第”是指旧居的宅院。“失佳人”是指失去心爱的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宫中的计时器(禁漏)虚设,妖星不显耀光芒。“禁漏”是指宫中的计时器,用来测量时间。“虚传点”是指虚设计时器上的刻度。“妖星”是指奇异的星星,这里暗喻皇帝的宠臣。“不振辰”是指不显现光芒,这里比喻皇帝的宠臣不显耀光芒。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不知何时能够回到万乘之尊的地位,再见到美好的玉京春天。“万乘”是指天子,古代称天子为万乘之尊。“玉京”是指仙境,这里泛指美好的事物。“春”是指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腊月》诗之一。全诗描绘了冬日的京城景象和皇宫生活的繁华热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句“庚子腊月五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庚子年的腊月五日。这个日期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的日子。
次句“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描述了当时皇宫内外的景象。复道上的烟火照亮了整个皇宫,而京城里则到处弥漫着灰尘,象征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混乱。
第三句“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则转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良马“骅骝”思念着自己的旧居,而美丽的鸟儿“鹦鹉”却失去了自己心仪的对象。这里的“骅骝”和“鹦鹉”都象征着诗人自己,他通过这两个动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第四句“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则是对皇宫生活的描述。宫中的计时器虚设,而妖星也失去了光芒,象征着皇宫中的权臣们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权势。
最后一句“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曾经的万乘之尊的位置,再见到美好的玉京春天,即再次实现理想和愿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的京城景象和诗人的个人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