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
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
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
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
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解析】

  1.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江楼。早秋时节,天气渐凉。
  2. 颔联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交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3. 颈联通过“佳客”“好诗”两个关键词语,写出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4. 尾联抒发了诗人欲归隐江湖的愿望。
  5. 全诗以抒情为主,兼含写景,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的失落与无奈,同时寄寓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
    ①早秋时节,天气渐凉;
    ②江楼上,欣赏着美丽的秋景;江楼前,湖水在清晨雨后泛着微微的波光,傍晚时,凉爽的竹气扑面而来;
    ③江楼上,有宜人的楼阁,江山入佳诗;
    ④江楼前,清风拂过水蘋叶,白露滋润着木兰枝;
    ⑤想要像云泉一样隐居生活,就必须经营起伏腊之资;
    ⑥匡庐是庐山的美称,我一步登上庐山,就已满官位,何必还要到其他地方去呢?
    ⑦赏析: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当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谏阻武宗迎佛骨而得罪被贬为辰州刺史。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谪居期间所创作的。首句“江楼早秋”,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氛围——江楼。“早秋”,即深秋,此时天已转凉。“虽多热”,说明虽然天气炎热,但并不妨事。这一句是说江楼尽管处于酷暑之中,但景色依然美丽迷人。次句“秋来亦不迟”,进一步描写了江楼上的景色之美。“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既写出了江楼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环境,又写出了景物特征。“朝霁”和“晚凉”,“湖光”和“竹气”,一静一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颔联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交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颈联通过“佳客”“好诗”两个关键词语,写出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尾联抒发了诗人欲归隐江湖的愿望。全诗以抒情为主,兼含写景,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的失落与无奈,同时寄寓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