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尘埃灭,沿江道径平。
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
寂历闲吟动,冥蒙暗思生。
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
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
昽昽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诗句解读】
- 早发楚城驿 - 清晨出发到楚国的驿站。楚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湖北省境内。“驿”指的是古代传递公文和旅客住宿的地方。
- 雨过尘埃灭 - 经过一场雨后,尘土被冲刷干净。这里用“尘埃”比喻生活中的烦恼和琐事,而雨水则象征着洗涤和净化。
- 沿江道径平 - 沿着江河边的路平坦宽阔。“径”即小道,“沿”指的是沿着,合起来形容道路宽敞。“江”指的是长江流经之地,此处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阔。
- 月乘残夜出 - 月亮在深夜时分升起,意味着天即将亮起。“乘”在这里有“带着”的意思,“残夜”指夜晚未尽之时,与下文中的“早凉行”呼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人趁早凉行 - 人们趁着早晨凉爽的时光行走。这里的“趁”表示利用或享受,突出了时间的珍贵和早晨的宜人气候。
- 寂历闲吟动 - 寂静而闲适地吟诵诗歌,引起共鸣。“寂历”意指寂寞而宁静,“吟动”表示诗歌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波动。
- 冥蒙暗思生 - 心中充满了朦胧而幽深的思考。“冥蒙”指昏暗不明,“暗思”则是指内心深处的思绪,两者结合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思考状态。
- 荷塘翻露气 - 荷花池塘中露水的气息四溢。“翻”表示露水的流动,“露气”则是指空气中的水汽。这里通过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营造了一种清冷而清新的氛围。
- 稻垄泻泉声 - 稻田里的水流声如泉水般清脆响亮。“稻垄”指的是稻田之间的田埂,“泻泉声”则形象地描述了流水从高处倾泻而下时发出的声音。
- 宿犬闻铃起 - 夜幕降临时,家中的狗被铃声唤醒。“宿犬”指的是家中养的狗,“闻铃起”表示狗听到了铃声并醒来响应。这反映了家的温暖和对家的思念。
- 栖禽见火惊 - 栖息在树上的鸟儿看到火光而惊慌飞走。“栖禽”指的是栖息在树上的鸟,“见火惊”表达了鸟因惊吓而迅速逃离的行为。
- 昽昽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 远处朦胧的树影逐渐清晰,当距离达到十里时天色才开始放亮。“昽昽”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烟树色”指的是树木在雾气中的模糊轮廓,“始天明”表示天亮的时刻。这两句通过描绘远处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推移和黎明到来的主题。
【译文】
清晨我离开了楚国的驿站,
经历了一场雨后尘埃被冲刷干净。
沿着江边的道路,平坦宽阔无边无际。
月儿伴着残夜升起,人们趁着清凉的早晨前行。
寂静中我悠闲地吟诵诗歌,内心涌现出深沉的思考。
荷塘里露珠晶莹剔透,稻田间流水潺潺入耳。
家中的狗听到铃声便醒来,树上的鸟儿见到火光惊恐不已。
远方的烟树渐渐清晰,当距离达到十里时天空开始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离开驿站后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首句“早发楚城驿”设定了场景和时间——清晨离开楚国驿站。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氛围变化。特别是第三句中的“沿江道径平”,不仅表现了道路的宽阔,也暗示了旅途的平稳。随后,诗人通过“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等句子,展现了夜晚结束时的静谧与清晨的清爽。
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如“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等,都通过具体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来加深诗意,如“寂历闲吟动”和“冥蒙暗思生”,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美景,更通过内心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结尾两句“昽昽烟树色,十里始天明”则以简洁的语言收束全篇,不仅总结了前面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随着行程的推进,天光逐渐明朗的过程。这种写法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得整首诗显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