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有兽,仁心毛质。
不践生刍,不食生物。
有道则见,非时不出。
三季巳还,退藏于密。
我闻其名,徵之于书。
不识其形,得之于图。
白质黑文,猊首虎躯。
是耶非耶,孰知之乎。
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注释】
孟山:地名,在今山东泰安。有兽:指驺虞(一种野兽)。仁心:指其有仁德之心。毛质:指它长着毛的皮毛和肉。践生刍:践踏生草。不食生物:不吃任何生物。有道则见:有道德的人才能看到它。非时不出:不是时候就不会出现。三季:指夏、商、周。巳还:已经返回。退藏于密:隐藏起来以待机缘。征之于书:《诗经》上有关于它的记载。得之于图:从图画中得知它的形象。白质黑文:毛皮白色的花纹是黑色。猊首:像狮子一样的头。虎躯:像老虎一样的身躯。是耶非耶:是真是假。孰知之乎:谁能知道呢。已矣夫:算了吧。已矣:完了。往者:过去的。来者:未来的。吁嗟乎:叹息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驺虞的外貌特征,赞美了驺虞的美好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驺虞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孟山有兽,仁心毛质”描写了驺虞的外貌特征。驺虞是一种具有仁德之心的野兽,它的毛皮长着白色的花纹,而它的身躯则是黑色的。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驺虞的特点。
颔联“不践生刍,不食生物”进一步赞美了驺虞的品行。它不践踏生草,也不吃其他生物,这种高尚的品质让它显得更加可爱。
颈联“有道则见,非时不出”表达了驺虞只在有道德的人才能看到它,而在没有道德的时候它就不会出现。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驺虞的智慧,也反映了人类对道德的追求。
诗转向对驺虞的观察和理解:“三季巳还,退藏于密。”这里提到了三个朝代,暗示了驺虞的存在可能与这些朝代有关。同时,“退藏于密”又表达了驺虞的谨慎和低调。
尾联“我闻其名,徵之于书;不识其形,得之于图”是诗人对驺虞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从《诗经》上可以听到关于它的传说,但具体的外貌特征却难以捉摸。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认识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渴望。
诗人感叹道“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驺虞的感慨之情。他感叹自己无法了解驺虞的真实身份,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同时,他也感叹驺虞的神秘和不可捉摸,让人不禁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