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注释:

  1.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 表示诗人在临终时,并没有为离别而感到忧愁。
  2.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 意味着诗人生前可能没有亲自打扫过影堂(墓地)和坐塔(坟墓)。
  3.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 描述的是白天在钟声旁度过,晚上则躺在青苔覆盖的僧钵之上的场景。
  4.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 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作为一个禅宗的修行者或追随者,他/她仍然在精神上游走于世界各地,如同“柏岩”(即禅师的墓地)一样。

译文:

泪水湿透的石碑前,我与世人告别,
临终之际,我毫不担忧。
没有人为我清扫影堂(墓地),
我自己坐在墓塔中修行。
白天我在钟声旁度过了时光,
晚上则躺在青苔覆盖的僧钵之上。
我是天涯海角的禅弟子,
如今空手来到此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一位禅师临终前情景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禅师对死亡的淡然态度。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伤或不舍的情感,而是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描述,如“与众人告别”、“独自坐在墓塔中修行”,以及“无人清扫影堂”等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诗中还蕴含了禅宗文化的元素。例如,“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反映了禅宗强调的内外合一、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描写,诗歌不仅传递了对禅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也展现了禅宗对于生死、苦乐的一种超然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