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夜晚,作者在兰陵的一个居所与宣上人一起联句饮酒赏菊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蟋蟀催寒服:蟋蟀的叫声催促人们穿上寒冷的衣物。这里的“寒服”指的是秋天的寒冷天气。
  • 茱萸滴露房:茱萸是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驱邪。这里提到茱萸,可能是因为它在重阳节也有特殊的用途或象征意义。“滴露”可能是指茱萸散发出的气味,让人联想到秋天的露水。
  • 酒巡明刻烛:在宴会中,主人举杯邀请大家共饮,并用蜡烛照明来庆祝。这里的“酒巡”和“明刻烛”都是描写宴会场景的词语。
  • 篱菊暗寻芳:篱笆旁的菊花在夜色中散发出芬芳。这里的“篱菊”指的是菊花,而“暗寻芳”则表达了人们在夜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新月和秋露:新月挂在天空,秋露滋润着大地。这两个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 繁星混夜霜:夜空中的星星闪烁,仿佛与夜霜融为一体。这里的“繁星混夜霜”形容了星空与地面景色交融的景象。
  • 登高今夕事:在这个重阳节的晚上,人们会选择登高望远,以欣赏美丽的景色。这里的“登高”意味着人们选择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 九九是天长: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登高、赏菊等习俗来纪念和庆祝长寿和健康。这里的“九九”可能是指重阳节的天数,而“天长”则表示时间的长久和深远。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夜晚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如重阳节的历史背景、茱萸的象征意义、登高的习俗等。整体上,这首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