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诗的逐句解读与注释:
-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 在竹林中穿越云朵般的山崖,就仿佛置身于森林深处,溪流断绝。
- 访竹:访问竹子,象征对自然的探索。
- 越云崖:越过如云的山崖,形容景色高远。
- 即林若溪绝:身处树林之中,溪流断绝,形成一幅幽静的画面。
-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 谁能想到那些高大挺拔的树干下,隐藏着秋天的苔藓。
- 修干:高大的树干,这里比喻高洁的品质或事物。
- 漠漠秋苔洁:描述深秋时节,苔藓依然保持其清洁和美丽,强调自然之美的持久与纯净。
-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 清澈的光穿透了空间的曲折,浓郁的色彩降临在幽深之处。
- 清光溢空曲:形容光线穿过弯曲的空间,给人一种明亮而通透的感觉。
- 茂色临幽澈:色彩浓郁而又清新,如同深入幽暗之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 我因采摘而感到羞愧,因为这是一年中最末的季节。
- 采摘愧芳鲜:指采摘花果,但因其鲜美而感到惭愧,可能意味着过度追求物质或美景的不自然。
- 奉君岁暮节:在这里指为君王献上应季的美物,可能是为了表达敬意或是节日的庆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树木、秋色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中“采撷”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整体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季节变换的感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