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注释】

朔方:古地名,指陕西、甘肃一带。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诗人与友人在法云寺三门避暑。

疏放士:不拘小节的人。

非外矫:不是故意矫饰。

误落边尘中:被卷入战乱的纷扰之中。

清凉宇:清静的寺院。

烟岫表:烟雾缭绕的山峰上。岫是山穴。

参差互明灭:参差不齐,时明时暗。

彩翠竞昏晓:五彩斑斓的色彩,竞相映照出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泠泠远风来:凉爽的微风送来远处的松涛声。

过此群木杪:从这片树林的高处飞过时。

英英二三彦:英俊潇洒的二三朋友。英英,英武的样子。

徇物不可穷:追求事物,没有止境。徇物,追求事物。

唯于此心了:只有在这心灵深处得到了满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游览胜景的诗。全篇写景,寓情于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首句“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点明了游历地点,即法云寺三门。

次句:“予本疏放士”,表明诗人性格豪放不羁;“朅来非外矫”,表示诗人来到此地,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误落边尘中”,写出诗人因战乱而陷入纷乱的世俗生活中。

第三句,“爱山见山少”。这里用了一个“爱”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见山少”说明诗人远离了喧嚣的都市,来到了清幽的山林之中。这里的“少”字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描绘了诗人初入寺院的情景。“清凉宇”指的是寺院中的清静之处,“烟岫表”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寺院和云雾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所见所感。“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两句,写出了寺院建筑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景象;“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两句,写出了轻风吹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诗人从树林的高处飞过。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示了寺院的自然美,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最后两句“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则进一步描绘了寺院里的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情趣。他们胸怀豁达,远离世俗纷扰,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像游鱼、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不受任何束缚。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文人雅士们的高尚品格,也为全诗增添了几分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游览胜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