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歘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注释】:
来从窦车骑行:来到并骑乘着窦车。窦车,古代的一种战车。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刚刚成年就遭遇世事的纷乱,内心充满感激和正义感。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读书深感人生无常,学剑又觉得不如智者明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于是告别了在鲁国的同窗学友,来追随窦车骑的行列。窦车骑,名不详,可能是一将领或使者。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追赶的战骑迅速赶赴边境,战马络上金色的缰绳。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出入于燕国的南部边疆,始终重视自己的志节和气概。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自己曾参与过皋兰山之战,又在楼烦地被击败过。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在西北边疆守卫,在东南留下一位尉官。
时过歘如云,参差不自意:转眼间像云一般飘忽而过。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将军失去了恩惠和恩泽,此后一切都将改变。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摆下酒宴,登上高台眺望秋风吹来的景色。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手持长戟与同伴一起回到故乡,回来以后都遭到抛弃。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自己斟酒又自己饮酒,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利益。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歌声唱出易水寒凉之音,琴声弹奏出雍门流泪之曲。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出来遇见老朋友,还在朝廷中侍奉君王。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询问我从军之苦,我陈述自己年少时的地位尊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男子汉应该结交天下英雄,只是空谈自身的地位和地位。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汉朝的将军们没有得到封侯之赏,苏武却因出使匈奴而被拘禁在外。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现在我吟诵这首诗,这首诗确实不容易写。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贵人难以了解我的心,又怎么能知道我的忌讳呢?
【赏析】:
《古风(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此诗以悲壮苍凉的感情抒发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迫切心情。全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语言流畅自然,风格悲壮苍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来从窦车骑行”,起笔突兀,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窦车,指一种战车。第二段,“束发逢世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慨。第三、四段,“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二句,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感慨和学习剑术时的羞愧,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厌恶之情。第五、六段,“遂别鲁诸生”,表达出了作者的离别之情。第七段,“追兵赴边急”,表现出战事的紧急和残酷。第八段,“出入燕南陲”,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频繁。第九段,“自经皋兰战”,表明战争已经进行到相当激烈的程度。第十一段,“又破楼烦地”,战争的残酷性更加明显了。第十二、十三两段,“西北护三边”和“东南留一尉”,分别写出了作者所处战场的位置和任务的不同。第十四段,“时过歘如云”,表明战事的紧迫程度。第十五段,“将军失恩泽”。表达了对将军的同情和担忧。第十六段, “万事从此异”,表明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第十七段,“置酒高台上”,表明作者对友情的珍视。第十八段,“薄暮秋风至”二句,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心情。第十九段,“长戟与我归”,表达出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十段,“非名又非利”,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第二十一段,“歌出易水寒”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最后一段,“出逢平乐旧”,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感情激昂,气势豪迈,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