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
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
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
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

注释:

虚室独焚香,林空静磬长。

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

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

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同皇甫侍御一起题荐福寺一公房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首句“虚室独焚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独自在一个空旷的房间内点燃香料的情景。这里的“虚室”一词,既指空寂的房间,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静。同时,“焚香”这一动作也象征着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心灵的净化。

次句“林空静磬长”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环境。这里,“林空”指的是树林间的空旷,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静磬”则是形容寺庙内的钟声悠扬、宁静。这两个词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三句“闲窥数竿竹,老在一绳床”则具体描绘了寺庙内的一幕。诗人在闲暇之时,透过窗户观察了几根竹子,又注意到了一床绳床。这两个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力。

接下来四句“啜茗翻真偈,然灯继夕阳”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情趣。诗人品尝着茶水,翻阅着经书,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而当夕阳西下,他则点亮灯火继续读书。这四个动作不仅展示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佛法的执着追求。

五句“人归远相送,步履出回廊”则描绘了僧人送别客人的情景。诗人在回廊上看到有人即将离去,便远远地送别。这个场景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内的场景、僧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互动,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心刻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