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
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
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
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房中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幽僻山林的向往之情。“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写诗人在山房中的所见,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写诗人在山房中的所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写诗人在山房中的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答案】
译文:
石头窗户上的蜡烛快要燃尽,松木栏杆下的月光依然明亮。躺下来怎么也睡不着,只好起床披衣出门去散步。高山上泉水乱溅,树林里鸟儿不时地被惊醒。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山寺钟声,听到仆人和马匹的喧哗声。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感受。首二句写诗人在山房中的所见、所感:“石窗灯欲尽”,诗人说窗外的灯光将要燃尽,说明诗人已经在这幽静的地方过了很长时间。“松槛月还明”,说明诗人虽然已困倦,但因为看到明月依旧,所以并没有入睡。“就枕浑无睡”,诗人说虽然躺在床上却一点也没有睡着。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里的环境很是喜爱,很愿意多待一会。
诗人写到自己因夜深未睡而起来散步的情景:“披衣却出行”。诗人说披衣起床,出门而去,可见诗人对夜晚的清寂感到寂寞,也显示出他与外界联系不多,喜欢独处。“岩高泉乱滴”,诗人说山上高处的泉水正在乱滴,这里用“乱”字形容泉水的飞泻,表现出山间溪水奔流的声响,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内心激动。“林动鸟时惊”,诗人说树林中鸟儿被惊动,这可能是因为山间的风太大或者太冷,使得林鸟感到害怕。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的山寺的钟声以及听到的仆人和马匹的喧闹声:“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也是他的想象之音。诗人说他听到山下传来山寺的钟声,这是山寺的清晨敲钟之声;听到仆人和马匹喧闹的声音,这是山路上仆马行走的声音。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声音和景象结合起来,写出了深夜山房中的寂静与喧嚣并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