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
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
岂知陶靖节,秪自爱吾庐。

诗句原文: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
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
岂知陶靖节,只自爱吾庐。

注释解释:

  • 高秋:指秋季,通常与“金秋”等同使用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氛。在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豪感。
  • 惭非隐:表示惭愧,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隐居者。
  • 闲林:指宁静宜人的树林,常用于表现一种远离尘嚣、心境平和的景象。
  • 喜退居: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喜爱和满足,可能是诗人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 老农:年迈的农民,这里指代那些辛勤劳作于田间的老农夫。
  • 争席坐:争夺座位坐下,形容人们争相参与或讨论某个话题或活动。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这里用来描绘孩子们在田野间学习耕作的情景。
  • 带经锄:带着书籍到田间去耕作或学习知识。
  • 竹径:指的是由竹子铺成的小径,通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
  • 难回骑:形容难以返回原路,可能暗示着某种变化或旅途中的经历。
  • 仙舟: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完美或理想之地。
  • 但:只是,表示转折,引出后文的感慨或评价。
  • 岂知:《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岂知非人情哉?”意思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情世故。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他人的理解或看法。
  • 陶靖节:即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以其田园诗闻名后世,此处可能引用以表达对陶渊明精神的认同。
  • 只自爱吾庐:只有我自己喜爱我的住所(我的家园)。这里强调了诗人对自己简朴生活的喜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天的乡村图景,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回归田园的生活转变。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官场的繁忙,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厌倦。同时,诗中也通过对老农和儿童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淳朴和谐的生活氛围,以及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珍视。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是李德裕诗歌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