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所忆,夏景始清幽。
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
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
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山居初夏,思念远人的情怀油然而生。首句写怀念之情;第二三句写环境之幽静;四五六句写夜景之美,以景抒情;最后两句写夜梦,表现思归之情。全诗意境清幽宁静,感情真挚而缠绵。

“山中有所忆”,起笔突兀,一语双关,既写了“忆”的内容,又点出了“忆”的对象和原因。“山中有所忆”,即山中的景物引起了他的联想,勾起了他的思绪。“忆”是引起下文的触发点,也是构成全诗感情基调的关键所在。

“夏景始清幽”,承接上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气氛。诗人置身于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之中,感到心旷神怡,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山中有佳境,可以久留连”(王维《酬张少府》)的感慨。

“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优美景色。这里,“野竹”“岩泉”等名词,既是描写的对象,又是比喻的本体。“野竹”暗喻高洁坚劲的人品;“岩泉”暗喻清纯坚贞的品格(见《晋书·陶潜传》)。“无日”与“冷”,分别从时间、空间的角度,突出了环境的幽静、清幽。

“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是写夜景。“翠岑”本指青葱的山峰,这里代指山中秀美的峰峦;而“累榭”,则指楼台重叠的建筑。“皓月”指明月,这里借以象征美好的理想或情操。诗人把“翠岑”、“累榭”、“皓月”等物象联系起来写,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和谐、美妙。

“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结尾两句写梦境。“空帘”是指空帷幔的门帘,用以形容门户洞开,便于出入。“梦游”是说梦中漫游。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收束之笔,它承前启后,由实转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

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不事雕琢,而自然生动,富有韵味。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赋予所写之景以人的品质和情感,使其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名家点评明代胡应麟《诗薮》:“谢朓《入朝望仙》:‘宿云飘落星,行尘纷已歇。’此与此同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