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多悲恨,悽然念一丘。
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
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作品,创作于唐朝。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向老多悲恨:这里的“向老”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年龄或状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衰老的感慨。“悲恨”则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时光流逝的哀愁与遗憾。
凄然念一丘:“凄然”形容心情凄凉、悲伤,而“念一丘”则是思念一个特定的地点或事物,这里指代的是作者心中的某个地方或情感寄托。
岩泉终古在:这句诗描述了山间泉水(岩泉)的存在,无论经过多少年月,它始终如一地流淌着。这里的“终古”强调了时间的悠久和永恒。
风月几年游:风和月,通常用来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致和宁静的时光。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菌阁饶佳树:这里的“菌阁”可能指的是一种带有蘑菇装饰的建筑或园林,而“佳树”则指的是优美的树木。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菱潭有钓舟:菱叶池塘上泛着微光,可以见到钓鱼人的身影。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图,反映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如羊叔子:羊叔子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典故中的人物,此处诗人通过与羊叔子的比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某种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某种遗憾或不足。
名与岘山留:岘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胜之一。诗人用“名与岘山留”来形容自己虽然有美好的名声,但仍然无法避免衰老和消逝的命运。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生命、时间和美好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