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帆山下有灵源,修竹茅堂寄此村。
闭户偶多乡老誉,读书精得圣人言。
来时已作青云意,试夜忧生白发根。
十五年馀诗弟子,名成岂合在他门。
【诗句解析】
- 试日上主司侍郎:指在科举考试中,诗人应考并被选拔为官员。
- 石帆山下有灵源:指诗人家乡的石帆山下有一泉水,名为“灵源”,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
- 修竹茅堂寄此村:诗人在家乡建造了一个竹林和茅草屋,以寄托对故乡的感情。
- 闭户偶多乡老誉:诗人在家中闭门谢客,偶尔与乡亲们交流,但很少受到赞誉。
- 读书精得圣人言:诗人勤奋学习,深入理解圣人的教诲。
- 来时已作青云意:诗人来京城参加考试时,已经做好了成为官员的准备。
- 试夜忧生白发根:诗人在考试之夜,担忧自己会因白发而失去机会。
- 十五年馀诗弟子: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
- 名成岂合在他门:诗人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成名,不应该再依赖他人。
【译文】
试日上主司侍郎 其二
石帆山下有灵泉,修竹茅堂寄此村。
闭门少受乡人誉,读书深知圣贤言。
来时志在朝天路,夜梦愁生白首痕。
十五载诗书子,名成何必仰他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科举考试中应考并被选拔为官员后所写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官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试日上主司侍郎”表明诗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成功,被选拔为官员。次句“石帆山下有灵源”描绘了诗人的家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第三句“修竹茅堂寄此村”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家乡建了一座竹子和茅草搭建的房子,以寄托对故乡的感情。第四句“闭户偶多乡老誉”则表达了诗人在家中闭门谢客,偶尔与乡亲们交流,但很少受到赞誉。第五句“读书精得圣人言”则表现了诗人勤奋学习,深入理解圣人的教诲。第六句“来时已作青云意”表明诗人在进京参加考试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成为官员的准备。第七句“试夜忧生白发根”则表现了诗人在考试之夜,担忧自己会因白发而失去机会。第八句“十五年余诗子”表现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第九句“名成岂合在他门”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成名,不应该再依赖他人。第十句“十五载诗书子”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后一句“名成何必仰他门”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足够,不必再仰望他人的门楣。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官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不依赖他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