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从事独相怜,见惠霜毫与彩笺。
三副紧缠秋月兔,五般方剪蜀江烟。
宵征觉有文通梦,日习惭无子谅篇。
欲著不将两处用,归山闲向墨池前。
谢友人惠笺纸并笔
范阳从事独相怜,见惠霜毫与彩笺。
三副紧缠秋月兔,五般方剪蜀江烟。
宵征觉有文通梦,日习惭无子谅篇。
欲著不将两处用,归山闲向墨池前。
注释:
谢:感谢。
范阳从事:指唐代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字微之,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元稹的好友。
霜毫:指笔锋像秋天初降的霜那样白,比喻文笔清雅。
彩笺:指书信上所画的彩色图案。
三副:指三支笔。
秋月兔:指秋天的月亮。
五般:指五种笔法,也即“正、草、隶、篆、八分”。
文通:唐代文学家王勃,字子安,号临川公,与元稹为友。
子谅篇:指元稹的《璇玑集》,其中有诗一首,题为“自愧”,是写给王勃的。
欲著:想写。
两处用:指此处用来写作和绘画。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主题,以谢字领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物之情的感激。第二句“霜毫”与“彩笺”相照应,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赠予的珍贵之物。第三、四句进一步赞美友人的才情,分别以“三副”和“五般”的笔墨来描绘秋月之美和蜀江之景。第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谦之情。最后两句“欲著不将两处用,归山闲向墨池前”则是诗人在得到友人赠物之后的一种心境表达,既感激又无奈,既向往自由又不放弃责任,充满了人生哲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自我才华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