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
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
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注释】
传衣传钵:相传佛教祖师在世时,弟子们常常要依止他受戒,并把袈裟、钵器等物传给他们。
绮靡(qǐ mǐ):华美、绚丽。
销磨:消磨,消减。
月观:即“月观寺”,在荆州城西,为晋代名士王戎的别墅。
瓶锡:指僧钵和锡杖,都是僧侣用的行具。
云门山:山名,又名白云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竹上题诗:指诗人在竹林中题写了一首诗。
珍重:表示珍爱,爱惜。荆门郑从事:指荆门人郑准。
景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表,字景升。刘表曾推荐诸葛亮辅佐其子刘琮,但后来刘琮投降曹操,刘表兵败投江而死,诸葛亮为之叹息。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中八年(854)秋,作者由荆门赴长安途中,经过荆门,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抒发了对荆门郑准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全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富有韵味。
首联“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意思是说,传授佛法的道理是很难讲清楚的,而华丽绚丽的佛教经典却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消除杂念。这里的“绮靡”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华丽绚丽的文字和思想,而“二雅尊”则是指儒家的经典。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佛教经典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颔联“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意思是说,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姓名留在月观寺,因为我要去云门山修行。这里的“月观寺”是荆门的一个名胜古迹,而“云门山”则是佛教圣地之一。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执着追求。
颈联“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意思是说,我在窗户上挂着蜡烛,整夜都在诵读经书。同时,我也会在竹子上题写自己的诗句,这些诗句已经保存了很长时间。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日夜苦读的情景,以及他在竹林中留下诗篇的意境。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学问和诗歌的热爱。
尾联“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意思是说,我非常珍惜与您相识的机会,因为在我之前的十年里,您也曾受过景升先生的恩惠。这里的“郑从事”是指郑准这个人物,而“景升”则是指刘表。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过去恩情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人文情怀。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