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
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
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
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
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
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
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注释】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登上庐山仰望瀑布。望,观看。
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在山巅上有悬空的瀑布,水声喧哗,从山顶冒出。
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不知道多少年了?只见昼夜不停。
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青翠的崖石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瀑布的水花飞溅着打湿了行云,水花溅起把鸟儿吓飞了。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多么壮观的声响啊!像雷霆般轰鸣。像箭一样疾驰直入深不见底的地方。
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从前只听到山下云雾缭绕,如今才看到林峦巍峨耸立在山表。
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大自然的景观变化多端,天地间的元气怎么能不翻动呢?
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静静地离开这里,世间万物的变化谁能了解?
【赏析】
《庐山谣》是李白游庐山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人以“庐山谣”为题,意在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和宇宙的认识。诗中既写庐山的奇景,又抒发自己的感慨;既写庐山之高峻,又抒写作者的壮志豪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气势磅礴,意境优美。
首联“入庐山仰望瀑布水”,交代了诗人登庐山的地点和时间,也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描绘庐山瀑布之美景,并抒发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赞叹之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点出自己登山的目的——观看瀑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情——喜悦而激动。因为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所以诗人感到非常高兴。
第二联“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神奇景象。这里的“几时”,可以理解为多久以前,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时候。“无昏晓”,则是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瀑布都不停地流淌,永无停息。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瀑布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第三联“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继续描绘了庐山瀑布的美景。这里的“闪闪”和“鲜鲜”都是形容瀑布水流的声音和颜色。“青崖落”、“白日皎”则分别指青色的崖壁和明亮的阳光,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水流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瀑布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第四联“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这里的“洒流”和“溅沫”都是形容瀑布水流的动作和声音。“湿行云”、“惊飞鸟”则是描绘出了瀑布水流对云彩和鸟儿的影响。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瀑布的动态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第五联“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声音之美。这里的“雷吼”和“箭驰”都是形容瀑布水流的声音和速度。“窈窕”则是指深邃的地方。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瀑布的声音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第六联“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回顾了诗人曾经听说过庐山瀑布的情况,现在才真正看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这里的“蒙”可以理解为覆盖或遮蔽,也可以理解为模糊或隐约。这两句诗不仅回忆了过去的经历,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第七联“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认识。这里的“物情”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变化或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诡激”则是形容自然界的变化非常复杂、多变,不可捉摸。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认识。
第八联“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默然”可以理解为沉默、安静或沉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默默地面对现实的意思。“变化”则是形容人或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