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鞋应此世,祇绕砌苔休。
色相栽花视,身心坐石修。
声寒通节院,城黑见烽楼。
欲取闲云并,闲云有去留。

【解析】

题弘济寺不出院僧

楚鞋应此世,祇绕砌苔休。色相栽花视,身心坐石修。声寒通节院,城黑见烽楼。欲取闲云并,闲云有去留。

【注释】

1)楚鞋:指僧鞋。应(yīng):适合、适应。世:世间,指世俗世界。祇(zhī)绕:只绕,徘徊。砌(qì):台阶。

2)色相:佛教语,即色身和色相,这里泛指佛家所讲的色相。栽:培植。

3)心:心地、心灵。坐:坐禅。石:指僧房的石阶。修:修行。

4)声寒通节院:指僧人在寺院中诵经时发出的声音。节院,即寺院。

5)烽楼:烽火台上的望楼,也作烽燧楼。

6)闲云:比喻僧人。有去留:即“有去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院生活的诗,诗人以僧人自喻,以清寂的寺院为背景,写出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超脱世事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一句写自己身着楚地的僧鞋,适应了世俗世界。“楚”字在这里用得很巧妙,因为“楚”和“处”谐音,而“处”正是佛教用语,所以诗人说自己穿着楚地的鞋子,就表示自己已经适应了世俗生活。第二句写自己只是围绕着台阶徘徊而已,没有其他什么活动。“色相”就是佛家所说的色身和色相,这里泛指佛家所讲的色相,也就是人的身体;“栽花”,是指培植花草;这里的“栽”是培土种花的意思。第三四句写自己坐在石头上修行。“坐石修”,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坐石”,就是指坐在石头上面修行,这也是一种禅宗的静坐。第四句写自己的诵经声音很凄冷。“通节院”,意思是说僧人诵经的声音可以传到庭院里来。“节院”,即寺院。第五六句写自己在寺院外面看见远处的烽火台。“烽楼”,是古代用来报警的一种高塔或高楼台,也称作烽燧楼;这里的“烽楼”就是指烽火台上的望楼。“城黑”指的是夜晚的时候;“见烽楼”,就是说看见了远处的烽火台;“烽”,是古代的一种报警的信号;烽火台上的望楼,是用来瞭望敌情的,也叫做烽燧楼。第七八句写自己希望像云一样飘走,但云儿却有自己的去留;“有去留”,就是表示“有去有留”。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寺院生活的诗,通过描写僧人在寺院里的活动,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超脱世事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