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注释】: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写给永乐县的殷尧藩(明)明府。尧藩,字尧藩,号明府,明人。《永乐县志》卷二《人物志·儒士传》载:“尧藩,字尧藩,永乐人。”明府,县令的尊称。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古县城萧条冷落,秋景凄凉已晚,当年陶潜也如此啊!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有《归园田居》诗。陶潜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头戴头巾,提着酒壶浇着黄花,手托下巴凝望着白云。黄菊,即菊花。古人在秋天采摘菊花酿酒,所以称菊花为“黄菊”。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句,形容眼前景色。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千里马怎么会被关在百里之内呢?它要飞上云霄,远离那些与自己同类的小鸡。比喻远走高飞或高才大用。骥足,骏马的足迹,这里比喻千里马。鸡群,比喻平庸之辈。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我思念你,并不怨恨你回信太少。许多好的诗句都是从朝廷里传出的消息中知道的。阙下,指京城长安,借指皇帝所在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通过描写菊花、白云、千里马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联写景,以陶渊明自比陶令。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而作者则是永乐县的明府,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两人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颔联写饮酒赏菊的情景。菊花在秋天盛开,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作者手持酒杯,低头品尝着菊花的美酒,抬头望向那洁白的云朵,仿佛在品味着人生百态。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更通过饮酒赏菊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则转向对政治生活的思考。千里马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内,无法展翅高飞;而那些平庸之辈却能高升显贵。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的不满和个人抱负的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个人才华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则转向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尽管书信往来不多,但作者并不感到遗憾和怨恨。反而因为能够从朝廷传来的佳句中得知友人的消息而感到欣慰和喜悦。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和社会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