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注释】

经古墓:经过古墓。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碑石折断了,松柏枯萎了,山上大火焚烧,坟墓的台阶也关闭着不再有人来祭扫。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那把死者比作流水,流水向东流去遇到大潮便遇阻不前。

【赏析】

此诗以议论发端,首句“碑折松枯山火烧”写墓主之亡,次句“夜台从闭不曾朝”写墓主之死,末联则以“那将逝者比流水”和“流水东流逢上潮”作结,寓意深刻。

首句“碑折松枯山火烧”写墓主之亡。据《晋书·谢安传》,谢安死后,友人范宁为其撰写碑文,碑文写成,安已死去,因此碑文未能刻成。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表明死者早已不在世上,其墓碑已经毁坏,墓地上的树木也枯萎了。这两句诗既写了死者的亡故,又暗示了死者在世时的高风亮节。

次句“夜台从闭不曾朝”写墓主之死。夜台是指阴间所设的供死者灵魂栖息的处所,也泛指墓地。“从闭”是封闭的意思。这里说死者的灵魂被封闭在夜台之中,不再朝拜人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死者的死亡,又写出了他死后的境遇。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死、贵贱等界限的超脱观念。

末联“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的议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把死者比作流水,那么,流水向东流淌,遇到大海就会受阻而停滞不前。这里的“上潮”是指海水上涨时形成的大潮。这两句诗寓意深远,它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又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丰富,既有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史怀古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