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
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
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
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
千载之后,犹斯暗伏。
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
更有逐臣,于焉葬魂。
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吊汨罗》
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
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
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
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
注释:
- 落日倚阑干:形容夕阳映照在栏杆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
- 汨罗:指汨罗江,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屈原曾在此投江自尽。
- 徘徊:形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 冤魂:指因冤屈而亡的魂魄。
- 烟浪:烟雾和波浪交织在一起的景象。
- 声似哭:形容声音凄厉、悲切,仿佛在哭泣。
- 鼋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龟,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贪婪而残忍的人。
- 烹鱼龙之腹:比喻对敌人进行残酷的报复。
- 啖大夫之血:指吃掉了被陷害者的身体。
- 千古:形容时间的长久,这里表示永远。
- 暗伏:隐蔽地埋伏着。
- 唐尧: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 荒悴:形容衰败、荒凉的样子。
- 逐臣:被驱逐出朝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期间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悲剧,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的“冤魂”和“烟浪”意象,以及“烹鱼龙之腹”等句子,都生动描绘了历史的残酷和个人的悲痛。通过对汨罗江畔的哀叹,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记忆和现实状况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