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肃天地,太行高崔嵬。
猿狖清夜吟,其声一何哀。
寂寞掩圭荜,梦寐游蓬莱。
琪树远亭亭,玉堂云中开。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
雨师既先后,道路无纤埃。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杂诗二首 其二

秋气肃天地,太行高崔嵬。猿狖清夜吟,其声一何哀。寂寞掩圭荜,梦寐游蓬莱。琪树远亭亭,玉堂云中开。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雨师既先后,道路无纤埃。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注释:

  • 秋气肃天地:秋天的气候肃杀,天地间一片凄凉。
  • 太行高崔嵬:太行山脉高耸入云,显得十分雄伟。
  • 猿狖清夜吟:猿猴在清冷的夜晚发出凄厉的叫声。
  • 其声一何哀:这声音是如此的凄凉哀婉。
  • 寂寞掩圭荜:孤独地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
  • 梦寐游蓬莱:梦中常常幻想自己能够游览仙境蓬莱。
  • 琪树远亭亭:远处的奇树高耸入云。
  • 玉堂云中开:华丽的殿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 洪崖吹箫管:传说中仙人洪崖用箫管吹奏音乐。
  • 玉女飘飖来:仙女们轻盈飘忽地来到人间。
  • 雨师既先后:雨水之神时而来临,时而离去。
  • 道路无纤埃:道路上没有尘土飞扬。
  • 鄙哉楚襄王:讽刺楚襄王喜好建造华美的阳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首句“秋气肃天地”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现了深秋时节自然界的肃杀之美。接着,“太行高崔嵬”通过描写高山的壮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遇之感。

诗中多次运用了比喻手法,如“琪树远亭亭”以琪树之遥映衬人生路途之遥远,而“玉堂云中开”则以仙境般的玉堂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愿望。这些美丽的意象与“瑶台十二楼”等传统文学中的描写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语言简练而又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神话传说的巧妙融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怀和志向。同时,通过对楚襄王喜好阳台的讽刺,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杂诗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魏晋时期文人诗歌的代表之一。通过对本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魏晋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