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刹西天寺,昔游如梦中。
烟萝迷俗驾,猿狖应山童。
萧飒松阴静,欹危石栈通。
云霞栖半壁,丹绀照晴空。
世累悲何已,心期惜未同。
相看整归骑,花雨夕蒙蒙。

天竺寺

香刹西天寺,昔游如梦中。

烟萝迷俗驾,猿狖应山童。

萧飒松阴静,欹危石栈通。

云霞栖半壁,丹绀照晴空。

世累悲何已,心期惜未同。

相看整归骑,花雨夕蒙蒙。

注释:

  1. 香刹西天寺:指的是香火鼎盛的西天寺。
  2. 昔游如梦中:指过去游览时像在梦中一样。
  3. 烟萝迷俗驾:烟雾缭绕,使得世俗的车辆迷失了方向。
  4. 猿狖应山童:猿猴和山中的童子相应和着。
  5. 萧飒松阴静:形容山林中松树的树荫显得寂静而萧索。
  6. 欹危石栈通:陡峭的石阶通向高处。
  7. 云霞栖半壁:云霞在半山腰休息。
  8. 丹绀照晴空:红色和蓝色映照在空中。
  9. 世累悲何已:世间的烦恼已经无法减轻。
  10. 心期惜未同:心中的期望还未实现。
  11. 相看整归骑,花雨夕蒙蒙:看着对方整顿好马鞍准备回家,傍晚时分下起了细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览天竺寺时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对香刹西天寺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日游览经历的怀念之情。在诗句“烟萝迷俗驾”中,诗人用“烟萝”来形容山路的幽深,暗示着世俗的纷扰已经被大自然的风景所迷惑。“猿狖应山童”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猴子和童子的和谐景象,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接下来的诗句“萧飒松阴静,欹危石栈通”,进一步描绘了天竺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松树的树荫显得寂静而萧索,石阶曲折而上直达山顶。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衬托出了寺庙的宁静和庄重,也为诗人提供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理想之地。

“云霞栖半壁,丹绀照晴空”两句则以天空为背景,描绘了夕阳下的绚丽景象。红色的云霞和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最后两句“世累悲何已,心期惜未同”,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他感叹世间的烦恼已经无法减轻,但内心的愿望却尚未实现。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竺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览经历的回忆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