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突厥本同威,每唤昭君作贵妃。
呼名更号烟脂氏,犹恐他嫌礼度微。
牙官少有三公子,首领多饶五品绯。
屯下既称张毳幕,临时必请建门旗。
搥钟击鼓千军啖,叩角吹螺九姓围。
瀚海尚犹呜●●,阴山的是●危危。
樽前校尉歌杨柳,坐上将军舞落晖。
乍到未娴胡地法,初来且著汉家衣。
冬天野马从他瘦,夏月●牛任意肥。
边云忽然闻此曲,令妾愁肠每意归。
蒲桃未必胜春酒,●帐如何及彩帏。
莫怪适来频下泪,都为残云度岭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前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传闻突厥本同威,每唤昭君作贵妃。
- 典故引用:这里“传闻突厥本同威”可能是指传说中突厥民族曾经强大,威震四方。而“每唤昭君作贵妃”则是指历史上王昭君被呼为“贵妃”,这通常指的是她的美貌和才艺使得她受到极高的尊重和赞誉。
2. 呼名更号烟脂氏,犹恐他嫌礼度微。
- 关键词解析:“呼名更号”表明在正式场合下,人们会以不同的名称和封号来尊称王昭君;“烟脂氏”则是一种古代女性常用的美称,用以形容女子的肤色如烟雾和胭脂般美丽。此处表达了人们对她的极高尊敬,甚至担心这样的礼仪是否太过繁琐。
3. 牙官少有三公子,首领多饶五品绯。
- 关键人物分析:“牙官”和“首领”都是指部落或军队中的领导者。这里的“三公子”和“五品绯”分别表示他们的地位尊贵且有多个儿子,而“五品”则是一个官职级别。这表明这些领导人物不仅地位显赫,还拥有一定的权力。
4. 屯下既称张毳幕,临时必请建门旗。
- 场景描述:“屯下”指的是驻扎的地方,“张毳幕”是指搭建起华丽的帐篷。这里描绘了军队出征前的忙碌景象,士兵们忙于搭建帐篷,准备迎接战斗。而“临时必请建门旗”则是指为了迎接贵宾的到来,士兵们必须提前准备好迎接仪式所需的旗帜等物品。
5. 搥钟击鼓千军啖,叩角吹螺九姓围。
- 战争场景:“锺击鼓”和“角吹螺”都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乐器,它们的声音可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而“千军啖”则形容军队浩大,人数众多。这里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场面。
6. 瀚海尚犹呜●●,阴山的是●危危。
- 自然景观:“瀚海”指的是沙漠,“阴山”则是山脉的名称。通过这两个地名,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观。同时,“鸣●●”和“●危危”都是形容声音的长短和高低,这里可能是形容风声或其他声音。
7. 樽前校尉歌杨柳,坐上将军舞落晖。
- 宴会场景:在酒宴中,“樽前校尉”是指在宴会上负责斟酒的人,而“坐上将军”则是在座的尊贵客人之一。这里的描写展示了宴会上的热闹氛围以及人们的欢聚一堂的景象。
8. 乍到未娴胡地法,初来且著汉家衣。
- 文化适应:“乍到未娴胡地法”意味着刚刚到达陌生地方,还没有完全适应那里的风俗习惯;“初来且著汉家衣”则是指虽然刚到达不久,但已经穿上了汉服,即汉族的传统服饰,表现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场景。
9. 冬天野马从他瘦,夏月●牛任意肥。
- 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冬”“夏”二字的使用,描绘了自然界四季更替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夏天时,“●牛任意肥”,暗示着天气热,食物丰足,动物们长得比较胖;而到了冬天,“野马从他瘦”,则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动物们需要寻找食物,所以变得消瘦一些。
10. 边云忽然闻此曲,令妾愁肠每意归。
- 情感表达:这里通过“边云”比喻边疆的战争形势,而“愁肠每意归”则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思乡之情。整句话反映了王昭君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不安情绪。
11. 蒲桃未必胜春酒,●帐如何及彩帏。
- 对比与反思:通过比较“蒲桃”和“春酒”,暗示了葡萄酒虽好,但可能不及家乡的美酒;而“●帐”可能指的是帐篷或者住所,与“彩帏”相比,后者代表着更加华美的居所或环境,强调了王昭君内心的不安定感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12. 莫怪适来频下泪,都为残云度岭西。
- 情感释放:这里的“莫怪适来频下泪”表达了王昭君对于离别家乡、远赴边关的无奈和悲伤;而“都为残云度岭西”则暗示了王昭君心中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无法割舍的情感。这句话反映了王昭君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传达了她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
《王昭君变文》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通过对王昭君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智慧以及她在异乡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王昭君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战争和别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