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赏析。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大意是:佛祖眼中有金屑,佛祖头上有衣珠。佛的灵气仍然不被看重,佛祖究竟是谁?
“金屑眼中翳”,意为佛眼中有沙粒,喻指世人眼中没有佛性。“衣珠法上尘”,意指佛身上的衣钵被尘世之物所玷污,喻指世俗之人对佛经教义的误解。“已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的意思是:虽然佛祖已经离世成仙了,但他的精神仍不被重视,那么佛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两句写佛祖虽已超脱尘世,但佛经中的道理依然被世人忽视,人们只关注佛祖本人而忽视了其教义本身。这表达了作者认为佛祖虽已超脱尘世,但其精神并未完全融入人间,人们只是崇拜其个人形象,而非他的教义。
“金屑眼中翳”一句中,“金屑”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清净和智慧。“眼中翳”则表示佛眼被尘世间的杂质所遮蔽。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教教义在世人心中并未得到充分理解和接受的现状,以及这种状况给佛教徒带来的困惑和无奈。
“已灵犹不重”一句中,“灵”指的是佛祖的灵魂,“重”则意味着受到重视或尊重。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佛祖灵魂在世俗社会中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感叹。
“佛祖为何人”一句则是对佛祖身份和地位的质疑。作者通过对佛祖与世俗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对佛祖真实面目和价值的认识。
【答案】
译文:
佛祖眼中有金屑,佛身上有衣珠。
佛祖的灵魂仍未被重视,佛祖究竟是哪个人?
赏析:
首联“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以“金屑”和“衣珠”比喻佛法中的高深道理和佛陀的崇高形象,指出尽管佛法至高无上,但世人却视之如尘土般轻贱。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是对佛法在世人心中地位的揭示。
颔联“已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进一步探讨了佛祖在世人心中的地位问题。这里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即使佛祖已经离开人间,但其精神仍然存在于世间,但人们却依然不重视其精神,反而将其人格化,认为他是一个普通人。这一观点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佛法的误解和偏见。
颈联“金屑眼中翳”和“衣珠法上尘”是对佛祖形象的进一步描述。这里的金屑和衣珠都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高深和佛陀的智慧。然而,它们却被尘世之物所玷污,象征着佛法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传承。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佛法的误解和偏见,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在现代社会中所受待遇的不满和失望。
尾联“已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是对整个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这里,作者再次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即便佛祖已经离世成仙,但其精神仍在世间流传,但人们却依然不重视其精神。作者认为这种对佛法的态度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佛法的误解和偏见,也暗示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