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
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逐句释义及注释
砧杵谁家夜捣衣:在寂静的夜晚,是谁家的砧石和杵声在敲打衣物?这里的“砧”指的是用来捶打布帛以使其平整的工具,而“杵”则是用来捣打物品的工具。两者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夜晚时分,有人正在用这些工具辛勤地工作的场景。
金风淅淅露微微:随着秋风的轻拂,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露水轻轻滴落。这里的“金风”可能是指秋天的凉爽微风,而“淅淅”则形容了风声细微、轻柔的感觉。“露微微”则描绘了夜晚露水的状态,显得晶莹剔透,给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
月中独坐不成寐:我独自坐在明亮的月光下,却难以入睡。这里的“成寐”表示入睡的意思,而“独坐”则描绘了我独自一人的情景。月光洒在身上,让人感到既明亮又寒冷,难以放松心情,因此难以入睡。
旧业经年未得归: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所从事的事业依然没有成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辛酸。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似乎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译文
砧石声声何处响,夜深人静露珠凉。月明如洗思纷扰,孤影独立梦难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夜晚描绘得如诗如画,同时将自己的心境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中的“砧石声声何处响”,不仅描绘了砧石声的回荡,更传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而“月明如洗思纷扰”,则通过明亮的月光,引发读者对人生百态、世态炎凉的感慨。最后一句“孤影独立梦难长”,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画面,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心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