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注释】

偶:偶尔。渔父:捕鱼的老翁。

芦花:芦苇的花,泛指水边景色。

溪光山色:指江流、山峰、树林等自然景色;也泛指南方的水天一色,或指南方的风光景物。

争:竞,争着看。

稚子:幼小的孩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写渔家迎客和小儿观犬吠的情景,来渲染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首句“偶向芦花深处行”,点出时间、地点、人物及行动。“偶”字说明作者偶然而往。“芦花”是水边的芦苇,这里代指江面、水面,是诗人行舟的路线。“深处行”,表明是在傍晚时分,因为只有在日暮时分,才能见到水中芦花的倒影,才能感受到水边的景色。次句“溪光山色晚来晴”,进一步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溪光山色”是指江流、山峰、树林等自然景色,也泛指南方的风光景物。“晚来晴”表明天气晴朗,正是诗人行舟的好时机。三句“渔家开户相迎接”,写渔家的接待。“渔家”指的是渔夫,“开户”是推开门窗,迎接客人的意思。“相迎接”表明渔家人对诗人非常热情好客,殷勤款待。“稚子争窥犬吠声”写孩子们观看狗吠的情形。“稚子”即幼儿,“争”字表现出他们迫不及待的样子。“窥”字表现他们好奇的心理。“犬吠声”表明天色已晚,狗开始叫唤,所以孩子们要出来看狗吠的声音,大概是想听狗叫声来辨方向。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有景生情,景与情相互交融。从“溪光山色”到“犬吠声”,诗人所展现的是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诗人巧妙地将“溪光山色”与“犬吠声”联系起来,用“晚来”二字作结,使得这种宁静优美的氛围更浓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