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秋雨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赏析:
这首《秋雨》诗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各种景象和感觉,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诗人通过细致的笔触捕捉了秋雨的特点和影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雨图。
- 诗句解读与分析
- “竟日散如丝”:描述秋雨连绵不断,如同细丝一般,持续不断地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绵延的氛围。
- “吟看半掩扉”:诗人在秋雨中静坐欣赏,门扉半掩,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秋声在梧叶”:秋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声,这是秋天特有的声音,增添了诗意和季节感。
- “润气逼书帏”:雨水滋润着书帷(书房),暗示了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易产生灵感。
- “曲涧泉承去”:山涧的泉水顺着溪流流向远方,表现了自然界的连贯性和流动性。
- “危檐燕带归”:燕子带着水珠回到高高的屋檐下,形象地描绘了雨天的景象。
- “寒蛩悲旅壁”:蟋蟀在寒冷的墙壁上鸣叫,增添了秋雨中的凄凉感。
- “乱藓滑渔矶”:苔藓湿滑,阻碍了捕鱼者的作业,描绘出雨后乡村的宁静和生机。
- “爽欲除幽簟”:凉爽的感觉使诗人想要除去覆盖身体的席子,反映了秋雨带来的清新和舒适。
- “凉须换熟衣”:因为凉爽,必须更换暖和的衣物,体现了秋季气候的变化。
- 关键词解释与背景参考
- 秋雨:本诗的主题,描述了秋季的细雨,以及这种天气给人的感觉和影响。
- “竟日散如丝”:描述了秋雨连续不断的降雨情况,给人一种连绵不绝的印象。
- “吟看半掩扉”:展示了诗人在雨中寻找一个避风港,享受雨天的闲适状态。
- “梧桐叶”:是秋天常见的植物之一,其叶子变色和落下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润气”:通常指湿润的空气,这里用来描述雨后空气的清新和湿润感。
- “曲涧泉”:小溪弯曲流淌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危檐燕带归”:描述了雨后燕子归来的情景,增添了诗中的动态美。
- “寒蛩”:蟋蟀在冷天气中的鸣叫,增加了秋雨中的孤独感。
- “藓滑”:苔藓的湿润和滑腻,反映了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 “爽欲除幽簟”:表达了由于凉爽而想要除去覆盖身体的物品来享受这份舒适。
- “凉须换熟衣”:指出因秋雨带来的凉爽需要更换衣物保持温暖,体现了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
- “疏篷谁梦断”:可能指的是渔船上的帐篷,雨水使得渔民无法入眠,强调了秋雨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 “乱藓滑渔矶”:苔藓的湿滑影响了捕鱼者的工作,反映出自然条件对农业活动的限制。
- “偏称江湖景”:突出了秋雨对于江南地区特有的风景和气氛的衬托作用。
- “不妨鸥鹭飞”:尽管秋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但同时也提供了观赏鸥鹭飞翔的机会。
- “南亩稻苗肥”:强调了秋雨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预示丰收的可能。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够领略秋天的韵味,还能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远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