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
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
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注释: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

  • 惭愧自己出身于山林之中,才能微小而侥幸得遇春天(指农历正月)的阳光。
    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 不是因为心中怀有一片善良之心,怎能接近芳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
  • 竹节因为人的清扫变得干净,声音从地上掷出时显得明亮。
    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 只要筋骨还在,我就永远愿意为国家昌盛作出贡献。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咏竹之余,自谦其才德之低微,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
    “出处惭林薮”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出身于山林之中的谦虚态度。这里的“林薮”指的是山林和沼泽,象征着作者的出生环境。然而,尽管出身贫寒,作者却并不自卑,反而感到自豪。这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才华并不平庸。
    接下来两句“才微幸一阳”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自信。虽然自己的才能微薄,但却有幸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中得以展现。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因此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春天一样,焕发出新的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又表现了作者的谦逊与自我反思。他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并不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善良,而是由于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赏识。因此,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最后两句“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谦逊品质。这里的“节”指的是竹子的枝节,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而“声从掷地彰”则意味着竹子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从地面上掷出的石头所产生的回响。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竹子的枝节因为人们的清扫而变得清洁无瑕;而竹子的声音则因为掷出地面时所发出的回响而显得更加响亮动听。
    整首诗以咏竹为引子,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人读后不禁为之感动和敬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