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伏虎林应制》,其原文如下:
伏虎林应制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 “威风万里压南邦”:这里的“威风”指的是诗人的力量和气概,他的影响力遍布整个南方。而“压”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和威严。
- “东去能翻鸭绿江”:这里的“东去”指的是向东的方向,而“翻鸭绿江”则是指能够翻越或征服鸭绿江,鸭绿江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中国东北地区。
- “灵怪大千俱破胆”:这里的“灵怪”指的是各种神奇的事物或景象,而“大千”则是指广大无边的世界。诗人用这个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 “那教猛虎不投降”:这里的“那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难道还能让它不投降吗?”这里的“猛虎”指的是凶猛的野兽,而“不投降”则是表示它不会屈服的意思。
以下是这首诗的译文:
威风凛凛,气势如虹,震慑着整个南边的土地;向东而去,能够翻越鸭绿江。面对神奇的自然现象和广阔的世界,所有的灵怪都感到恐惧,不敢轻易挑战。那些凶猛的野兽,也不得不向人类低头称臣。
这首诗是一首应制诗,通常用于表达皇帝的命令或旨意。在这里,李白以自己的豪放不羁和英勇无敌的形象,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同时,他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