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诗句】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唉!用贿赂秦国的领土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思来礼遇天下的英才,一起向西进发,那么我就恐怕他们无法忍受了。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的威严所胁迫,一天比一天削弱,最终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让被秦国的威严所胁迫啊!

【注释】

  1. 呜呼:感叹词,表示叹息。
  2. 赂(lù):赠送财物给别国以求得利益或好感的行为。
  3. 封:指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
  4. 谋臣:指为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
  5. 事:侍奉。
  6. 奇才:杰出的人才。
  7. 并力:一同努力、协力同心。
  8. 秦人:指秦国的人民,泛指秦国。
  9. 食之不得下咽:比喻秦国的强大和威胁,使得六国无力反抗。
  10. 悲夫:悲伤啊。
  11. 势弱于秦:与秦国相比力量较弱。
  12. 诸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的是拥有一定领地、爵位的封君。
  13. 弱于秦:与秦国相比力量薄弱。
  14. 不赂而胜之:不通过贿赂就能战胜秦国。
  15. 苟:如果。
  16. 天下之大:指整个中国的土地广阔。
  17. 下:处于劣势。
  18. 从六国破亡的故事:遵循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
  19. 在下矣:处于劣势。
  20. 积威之所劫:长期的威严压迫。
  21.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削弱,一月月地分割。
  22. 趋亡:走向灭亡。
  2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者: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秦国的威严所胁迫。

【赏析】
本诗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对六国与秦国关系的分析,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忧虑。文章开篇即指出,六国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由强大的秦国所导致。《六国论》中,作者首先批评了那些因贿赂秦国而求生存的国家,强调只有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免遭秦国的侵略。接着,文中通过“并力西向”四字,揭示了六国在秦国面前无力抵抗的现实。这种无力感,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因为心理上的恐惧和屈服。最后,文章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者”一句作为总结,告诫统治者们要警惕秦国的威慑,避免成为历史的悲剧。整篇文章言辞犀利,逻辑清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