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复迢迢,枫林带柞桥。
沙寒初上月,浦暗已回潮。
霜苇多先折,江花或后凋。
今宵何处雁,相伴宿兰桡。
泊舟有怀
渺渺复迢迢,枫林带柞桥。
沙寒初上月,浦暗已回潮。
霜苇多先折,江花或后凋。
今宵何处雁,相伴宿兰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渺渺复迢迢,枫林带柞桥。
- 渺渺复迢迢: 描述的是船只在宽阔而深远的江河上行驶,显得非常遥远和模糊,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空间的宽广。
- 枫林带柞桥: “枫林”指的是秋天时满山遍野的枫树林,“柞桥”则可能是指一座古老的石桥或木桥,连接着两岸的村庄或城镇。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2. 沙寒初上月,浦暗已回潮。
- 沙寒初上月: 描述了清晨时分,河水已经结冰,月光洒在河面上,使得整个水域看起来一片寒冷。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以及夜晚到黎明的转变。
- 浦暗已回潮: “浦”即河岸,“暗”指黑暗或者阴暗的状态,“已回潮”则暗示着河水已经开始涨潮,可能是由于夜间温度的变化或者日出后的阳光照射导致的。
3. 霜苇多先折,江花或后凋。
- 霜苇多先折: 描述了霜降之后,芦苇上的露水凝结成霜,使得它们更容易被折断。这反映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
- 江花或后凋: “江花”可能指的是江边的花朵或者水中的植物,“或后凋”则表示这些花朵或植物可能会比其他植物晚一些凋谢。这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
4. 今宵何处雁,相伴宿兰桡。
- 何处雁: 这里的“何处”可以理解为询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好奇和期待。
- 相伴宿兰桡: “兰桡”指的是用兰草编织而成的船桨,这里暗示着诗人将乘坐小船渡过河流,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这种陪伴可能代表了友情、爱情或其他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译文
在遥远的河流上航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无常。早晨的露水冻结在芦苇上,傍晚的太阳让河水开始涨潮。虽然冬天已经来临,但大自然的美景依然让人惊叹不已。现在我要去哪里寻找那些孤独的鸿雁呢?它们会陪我一起度过这个寂寞的夜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