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春回日,层成晚眺馀。
江声隔吴楚,原色到邳徐。
大阅军容壮,狂歌客礼疏。
百年寒荻里,风雨忆吾庐。
扬州岁暮
释义:扬州在冬天,随着万国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从高处俯瞰,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层叠的山峦。江水之声仿佛隔断了吴楚两地,原野的色彩映照到了邳徐两州。
译文
扬州在冬日里随着万国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层叠的晚霞映衬着远处的山脉
江声似乎隔绝了远方的吴楚
原野的颜色映照到了邳徐两州
盛大的阅兵场面壮观
狂欢中客人们的礼节被忽视
百年前那寒冷的芦苇丛中,我怀念故乡的风雨
注释
- 扬州: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区。
- 岁莫:即岁末,指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或年份结束。
- 万国春回日:意味着随着春天的到来,各地的国家都开始复苏。
- 层成晚眺馀:形容傍晚时分站在高处眺望的景象。
- 江声隔吴楚:描述通过江水的声音可以感受到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和楚地(今湖北武汉一带)之间的分隔。
- 原色到邳徐:原野上的色彩映射到邳县(今江苏邳州)和徐州(今江苏徐州)。
- 大阅军容壮:盛大的军事检阅展示了军队的雄壮气势。
- 狂歌客礼疏:在狂欢中,人们忽略礼节。
- 寒荻: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形容荒凉或孤寂的场景。
- 吾庐:我的家,这里用来指代诗人的个人居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在岁末时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象。首句“万国春回日”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和谐,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接着,“层成晚眺馀”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登高远望,欣赏着层层叠叠的山景和晚霞的美景。
诗中提到“江声隔吴楚”和“原色到邳徐”,这不仅体现了地理位置上的分隔,也反映了自然景色的广阔和美丽。此外,“大阅军容壮”与“狂歌客礼疏”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氛围——军事检阅的庄严与人们在节日中的放纵。这种对比突出了节日中的喜庆与严肃之间的反差。
最后一句“百年寒荻里,风雨忆吾庐”则带有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孤独的环境之中,感受着岁月的变迁和家乡的记忆。这里的“寒荻”象征着萧瑟和凄凉,而“风雨忆吾庐”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自然风光和社会氛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绪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江南水乡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