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蟠鳌足云千丈,溪折羊肠路九回。
神石肯穿秦斧凿,古坛曾见汉楼台。
秋山风雨银河下,月夜笙箫玉佩来。
山自青青泉自洁,百年踪迹几苍苔。
《游大涤山》
注释:
- 山蟠鳌足云千丈:形容山峰高耸,如同巨大的鳌鱼之足支撑着云雾,直入云端。
- 溪折羊肠路九回:指山路曲折蜿蜒,仿佛羊肠一般,九次转折之后才能到达目的地。
- 神石肯穿秦斧凿:表达了对古老石头的敬仰,认为这些石头历经千年风雨仍坚硬如初。
- 古坛曾见汉楼台:指历史上有名的古坛和汉代的楼台遗址。
- 秋山风雨银河下:形容秋日山间天气变幻莫测,风起云涌,犹如银河倾泻而下。
- 月夜笙箫玉佩来:描述月光下的笙声悠扬,与玉佩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山自青青泉自洁:形容山色翠绿,泉水清澈,两者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清新之美。
- 百年踪迹几苍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受,认为在这青山绿水间,自己的足迹已经斑驳,见证了无数春秋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涤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山蟠鳌足云千丈”到“月夜笙箫玉佩来”,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将大涤山的自然美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中的“神石肯穿秦斧凿”等句子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