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直谅冠三友,自古才难非特今。
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
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
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离开洛阳时所作的五言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的遭遇,表现了他对权贵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的赞美;后四句写诗人的志向和情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以下是逐句翻译:
曾闻直谅冠三友,自古才难非特今。
注释:我曾听说忠诚正直的人能够成为朋友中的佼佼者,自古以来才能出众的人并不多见。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注释:现在我也不得不低头迎合那些阿谀奉承之人,你却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我。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
注释:我经常向你请教,以求改正错误,即使坐着像簸箕一样傲慢无礼,骂你几句我也心甘情愿。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注释:你说的话不一定都对,但经过筛选,往往能找到宝贵的真理。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
注释:现在我就要离开了,谁能继承我呢?我已感到离别的痛苦,如同秋天的阴雨一般沉重。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注释:我要把所有的抱负都倾诉出来,留给后世的人更深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离开洛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展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愤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