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江南有茅庐,山色相迎逢。
”`
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江南有茅庐,山色相迎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特见解。首联“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感叹着书籍与生命的关系,以及文字在生与死中的挣扎。颔联“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则回顾了古代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颈联“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描绘了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景致。尾联“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则是在朋友聚会中畅谈人生哲理的情景。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嗟哉蠹书鱼(感叹):感叹书本的珍贵与生命的短暂。
生死文字中(挣扎):指书籍与生命的关系,既宝贵又脆弱。
阿房赋(古代名赋):即《阿房宫赋》,一篇描写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和毁灭的赋文。
明光宫(宫殿名):秦始皇时期的皇宫。
长江一帆雨(景象描述):形容长江上风雨交加的景象。
半世双鬓蓬(形容人的衰老):比喻人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苍老。
酒边得吾子(聚会情景):在酒宴中与知己畅谈人生。
吾子:这里指方岳的朋友,自称之词。
擘蟹(切蟹):用蟹刀切开螃蟹。
秋风(季节特征):秋天特有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这些形象化的表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内涵,是一首表现作者深刻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佳作。
注释:
吾道易荆棘(我的人生道路充满艰辛):指人生的不易,常常伴随着挫折和困难。
此身久萍蓬(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形容自己四处流浪,生活不稳定。
鹤眠伴官屋(比喻孤独或隐居的生活):用“鹤”自比,表示自己如同仙鹤一样,在官场中孤独相伴。
犹有林下风(仍有山林的清静):意指虽然生活在纷扰之中,但内心深处仍保持着一份宁静和淡泊。
吹灯读离骚(夜晚读书的场景):点燃蜡烛,独自沉浸于阅读屈原的《离骚》中。
佳处时一逢(美好的时刻难得一见):强调美好时光的稀有和珍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首联“吾道易荆棘”揭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而“此身久萍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颔联“鹤眠伴官屋”则通过寓言式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奈。然而,尽管生活充满挑战,诗人仍然能够在夜晚独自品味经典,享受精神上的满足。尾联“吹灯读离骚”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困境与希望,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高远志向。
注释:
嗟哉蠹书鱼(感叹):感叹书籍的价值及其带来的困扰。
生死文字中(挣扎):意指书籍与生命的关联,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死哲理。
阿房赋(古代名赋):即《阿房宫赋》,一篇描述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与毁灭的文学作品。
明光宫(宫殿名):秦始皇时期的皇宫。
长江一帆雨(景象描述):长江上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
半世双鬓蓬(形容人的衰老):比喻人生经历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酒边得吾子(聚会情景):在宴会上与友人分享人生感悟的时光。
擘蟹(切蟹):用蟹刀将大闸蟹切开的动作,常用于形容宴席上的美食。
秋风(季节特征):秋天特有的气息,常用来象征事物的成熟与收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文化现象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首联“阿房赋”不仅回顾了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遗址,也暗含了作者对于权力与建筑的反思。颔联中“明光宫”则是指秦始皇时期建造的辉煌宫殿,象征着曾经的荣耀和现在的废墟,引发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颈联“长江一帆雨”和“半世双鬓蓬”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岁月变迁。尾联“酒边得吾子”则是在朋友相聚时分享人生智慧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