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
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
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
并刀失手刘寄奴,爨馀得与诗为地。
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
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郑总干致芦管笔
宋代诗词赏析与注释
诗词原文
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
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
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
并刀失手刘寄奴,爨馀得与诗为地。
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
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译文与注释解析
- 诗句翻译:
- “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
- 中书中的采邑(官职)刚被建立于管城。
- “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
- 春天的烟雾落在纸张上,如同黑蛟在颤抖,表示对某重要人物的依赖。
- “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
- 九华真人施展了奇特的计策,指着秋天的江面,仿佛是无尽无际的雪景。
- “并刀失手刘寄奴,爨馀得与诗为地。”
- 并刀失去了控制,而刘寄奴则以诗的形式得到了回应。
- “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
- 双手握着双钩就像在虚空中一样,轻盈快捷地翻飞着群雁。
- “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在夜晚召唤了陶学士,起草了制令进封卢国公。
诗歌赏析: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某个人物的重视。
诗句中的“春烟”和“黑蛟瘦”等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动感和深度。
此诗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春烟”与“黑蛟瘦”相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此外,诗歌中的“并刀失手”、“双钩入握”等动作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最后,此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忠诚和权力的深刻理解。
- 诗人介绍
方岳(1268年—1369年),字子方,一字伯华,号秋崖、石门山人、清容居士等。祖籍徽州(今属安徽),出生于福建永安,是南宋文学家、书法家。方岳曾获赵汝愚推荐,历任秘书监著作郎、临安府教授、枢密院编修官、礼部员外郎等职。其诗作多抒发政治理想,反映现实社会矛盾,语言浅显易懂,深受后世赞誉。他的作品《湘中作》、《春日偶成》、《冬夜读书示子聿》等广为人知,其中《湘中作》更是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