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崖何尝与人绝,渠自胸中欠风月。
齐云落星吾所无,草木深幽终是别。
桂花正开山气清,人间无路争峥嵘。
虚皇借与广寒住,夜半拟进秋风行。
芙蓉作城花露惹,一片月明天上下。
风前把杯和月吞,嚼出新诗不供写。
醉倒宁知酒户悭,满身树影蛟蛇蟠。
群仙挽我便归去,云海翻涛毛发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联系背景知识进行赏析。本诗为“元白体”,即以七言绝句为体格,而内容则多用五言律诗的平仄声调。
第一、二句:“秋崖何尝与人绝,渠自胸中欠风月。”“秋崖”是指秋天的山崖。诗人认为秋天的山崖并不是不与人间交往,只不过是由于它自身胸中缺少了像风和月一样的自然美而已,这里用拟人手法表现了秋天山崖的寂寥。
第三、四句:“齐云落星吾所无,草木深幽终是别。”“齐云落星”指天上的星辰。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景物之间的隔阂之感。诗人说虽然天上有星星,但是自己却没有享受到这种美好的景致。“草木深幽终是别”也表达出作者与自然界景物之间隔阂之感。
第五、六句:“桂花正开山气清,人间无路争峥嵘。”“桂花正开”,点明时令,“山气清”点明环境,写出了诗人此时所见之景:桂花盛开,满山飘香。“竞相斗艳”“争奇斗妍”,这是植物间一种最自然的互相竞争现象,也是植物生命力强的一种表现。但诗人却觉得这桂花的香气“争峥嵘”太浓,“人间无路”来争奇斗妍。这里的“峥嵘”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样子,“无路”指的是没有地方可以争奇斗妍。这里既写了自己的所见,又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峥嵘”是形容词作动词使用。
第七、八句:“虚皇借与广寒住,夜半拟进秋风行。”虚皇,道教谓虚无缥缈之神,这里指月亮。“广寒”,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名,这里指月亮。“拟进秋风行”是写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着秋风来到月宫,去向月亮诉说心中的苦闷。
第九、十句:“芙蓉作城花露惹,一片月明天上下。”芙蓉,荷花的美称。诗人看到芙蓉城,联想到《庄子·天地》中的典故:古时有个人名叫女偶子,他居住在山上,山上有一棵芙蓉树,树上结了很多果实。有一天有人想偷走芙蓉树上的果实,女偶子就用箭射死了那个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偶子就把芙蓉树叫作“女偶之树”。这里借芙蓉树来暗指自己,说自己就像芙蓉树上的果实一样。“天上下”指天空,“一片月明天上下”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月亮明亮照耀着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
十一、十二句:“风前把杯和月吞,嚼出新诗不供写。”“风前”指风前,风前即风吹到之前,这里指诗人饮酒之前。诗人喝酒时边喝边吟诵诗句,好像在嘴里嚼出了新的诗句来。“不供写”,意思是说这些诗句不能用来写诗。这里的“新诗”是说酒醉后产生的诗句都是新写的诗,而不是现成的诗句。
最后两句:“醉倒宁知酒户悭,满身树影蛟蛇蟠。”“醉倒”指喝醉酒倒下,“宁知”意为岂知,哪里知道。“酒户”指酒杯的口,“悭”指吝啬。“蛟蛇蟠”比喻树木的枝干盘曲交错,形容树木茂盛。这里的意思是说:醉倒在树下,哪里知道酒杯口太小,连树枝都够不着;满身上都是树影,就像蛟蛇一样盘曲交错。这里诗人以醉倒为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实际上是想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
13、14、15三句:“群仙挽我便归去,云海翻涛毛发寒。”“群仙”指仙人,这里指皇帝身边的大臣们。“挽便”意思是劝说你赶快回去吧。“云海翻涛毛发寒”意思是说天上的云彩翻腾起来,就像翻卷的波浪一样;云雾翻腾的地方毛发都要冻僵。这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云海翻腾的情景,表现诗人被罢官后的失意和悲凉心情。
【答案】
次韵题秋崖
秋崖何尝与人绝,渠自胸中欠风月。(首联)
齐云落星吾所无,草木深幽终是别。(颔联)
桂花正开山气清,人间无路争峥嵘。(颈联)
虚皇借与广寒住,夜半拟进秋风行。(尾联)
译文:
秋天的山崖上并没有与人间断绝往来,只不过因为它心中缺少了像风和月这样的自然美罢了。
天上的星星坠落下来我也没有见过,只有草木深深幽深的地方才是别样的风光。
桂花正在盛开的时候,山林里的空气清新无比。然而在人间却找不到一条路能让人欣赏那美丽的风景。
月亮借给我进入广寒宫的权利,夜晚我打算带着秋风去游览一番。
芙蓉就像一座城,花露沾湿了它的衣裳;月光洒满了整个天空。
我借着风前喝酒的时候,仿佛嘴里嚼出了新的诗句,但是却无法把它们写出来。
喝醉了之后才知道酒壶小得像针眼一样窄,身上的树叶的影子如同龙蛇般盘旋纠缠。
那些神仙们都在挽留我回家,云彩翻腾如海浪翻滚。
赏析:
此诗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的作品。当时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江州司马。他在江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元白体,即以七言绝句为体格,而内容则多用五言律诗的平仄声调。
全诗共二十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写景,描写秋天山崖的景象;二是抒情,抒发自己的失意和悲凉心情。
第一、二句:“秋崖何尝与人绝,渠自胸中欠风月。”“秋崖”是指秋天的山崖。诗人认为秋天的山崖并不是不与人间交往,只不过是由于它自身胸中缺少了像风和月一样的自然美而已,这里用拟人手法表现了秋天山崖的寂寞之感。
第三、四句:“齐云落星吾所无,草木深幽终是别。”“齐云落星”指天上的星辰。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景物之间的隔阂之感。诗人说虽然天上有星星,但是自己却没有享受到这种美好的景致。“草木深幽终是别”也表达出作者与自然界景物之间隔阂之感。
第五、六句:“桂花正开山气清,人间无路争峥嵘。”“桂花正开”,点明时令,“山气清”点明环境,写出了诗人此时所见之景:桂花盛开,满山飘香。“争峥嵘”指的是花草树木争相比高低,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景物之间的竞争感。“无路”指的是没有地方可以争奇斗妍。这里既写了自己的所见,又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峥嵘”是形容词作动词使用。
第七、八句:“虚皇借与广寒住,夜半拟进秋风行。”“虚皇”是道教谓虚无缥缈的神祗,这里指月亮。“广寒”神话传说中月宫之名,这里指月亮。“拟进秋风行”是说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着秋风来到月宫,去向月亮诉说心中的苦闷。
第九、十句:“芙蓉作城花露惹,一片月明天上下。”“芙蓉”是荷花的美名。诗人看到芙蓉城,联想到《庄子·天地》中的典故:古时有个人名叫女偶子,他居住在山上,山上有棵芙蓉树,树上结了很多果实。有一天有人想偷走芙蓉树上的果实,女偶子就用箭射杀了那个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偶子就把芙蓉树叫作“女偶之树”。这里借芙蓉树来暗指自己,说自己就像芙蓉树上的果实一样。“天上下”指天空,“一片月明天上下”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月亮明亮照耀着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
第十一、二句:“风前把杯和月吞,嚼出新诗不供写。”“风前”指风前即风吹到之前,这里指诗人饮酒之前。诗人喝酒时边喝边吟诵诗句,好像在嘴里嚼出了新的诗句来。“不供写”意思是说这些诗句不能用来写诗。这里的“新诗”是说酒醉后产生的诗句都是新写的,而不是现成的诗句。
最后两句:“醉倒宁知酒户悭?满身树影蛟蛇蟠。”诗人以酒醉为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实际上他是想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以及自己的失落感。
十三、十四、十五三句:“群仙挽我便归去,云海翻涛毛发寒。”“群仙”指仙人,这里指皇帝身边的大臣们。“挽便”意思是劝说你赶快回去吧。“云海翻涛毛发寒”意思是说天上的云彩翻腾起来,就像翻卷的波浪一样;云雾翻腾的地方毛发都要冻僵。这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云海翻腾的情景,表现诗人被罢官后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