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山取势俯山中,亭外安亭自蔽蒙。
眼界己通无碍物,胸中陡觉有真空。
试寻橹响惊时变,却听猿啼与旧同。
万事须臾成坏里,我来阅世一初终。
冷泉亭
面山取势俯山中,亭外安亭自蔽蒙。眼界己通无碍物,胸中陡觉有真空。
试寻橹响惊时变,却听猿啼与旧同。万事须臾成坏里,我来阅世一初终。
注释:
- “面山取势”:面对山峰寻求地势的高低起伏,以便于观察和布局。
- “亭外安亭自蔽蒙”:在亭子外面再建一个小亭子来遮挡视线或声音。
- “眼界己通”:视野开阔,能够看到远方的景象。
- “胸中陡觉有真空”:内心感到一种清静、宁静的状态。
- “试寻橹响惊时变”:试图寻找船桨划水的声音,但发现它并不能引起变化。
- “却听猿啼与旧同”:反而听到了猿猴的叫声,这与以前听到的声音相同。
- “万事须臾成坏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瞬间变化,无法长久保持原貌。
- “我来阅世一初终”:我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世界的变化,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开始和终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冷泉亭景色和心境的诗作。诗人通过观察亭子的布局和周边的景色,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人生的无常。在亭子的四周,他看到了远处的山峦,也注意到了亭子周围的环境。他的视野开阔,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仿佛能看穿一切。然而,他的内心却感到非常平静,仿佛有一种空灵的感觉。
诗人进一步尝试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引起变化的物体。但是,他发现船桨划水的声音并不能改变什么。相反,他反而听到了猿猴的叫声。这里的“与旧同”可能是指这种声音与他以前听到的声音相似,也可能表示他对这种声音已经习以为常。
诗人意识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无法长久保持原样。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世界的变化,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开始和终结。他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冷泉亭的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来反思人生的意义,从而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