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玉琢为池,潭潭可容尺。圆侵震泽璞,润带端溪色。
麟台雠书御史孙,挥毫应敌妙语言。
滔滔百丈洪河翻,助宝以泓还骏奔。君王侧席明光殿,直言傥有公卿荐。
区区边计不须陈,亦论皇王继家传。
《晁无咎大砚》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 玄玉琢为池,潭潭可容尺。
- “玄玉”指的是黑色的玉石。
- “琢为池”是指将玉石雕琢成盆的形状。
- “潭潭”形容水清澈如镜。
- “可容尺”表示水池足够大,足以容纳一尺长的东西。
- 圆侵震泽璞,润带端溪色。
- “圆侵”意味着水池的圆形部分侵占了震泽(地名)的一块璞玉。
- “润带端溪色”指水池的水滋润了端溪(地名)的石头。
- 端溪石以其质地细腻、光滑著称。
- 麟台雠书御史孙,挥毫应敌妙语言。
- 麟台是汉代的皇家藏书之地,此处可能借指珍贵书籍。
- 御史孙可能是一位擅长书法的御史,挥毫即挥笔书写。
- “应敌妙语言”意指应对时事或辩论时能够巧妙运用语言。
- 滔滔百丈洪河翻,助宝以泓还骏奔。
- “滔滔”形容河流奔腾不息。
- “百丈洪河”指的是宽度达百丈的大河。
- “翻”表示水流翻滚。
- “助宝以泓还骏奔”比喻河水冲刷砂石后变得清澈,就像宝物经过水的冲刷而更加光彩夺目。
- 君王侧席明光殿,直言傥有公卿荐。
- “君王侧席明光殿”形容皇帝在明光殿亲自倾听臣子的直言进谏。
- “直言”意为直率地表达意见。
- “傥有公卿荐”暗示即使没有直接被推荐,也表明皇帝愿意接纳这些直言不讳的意见。
- 区区边计不须陈,亦论皇王继家传。
- “区区”形容微小或不重要的事物。
- “边计不须陈”意味着边疆的策略不需要详细陈述。
- “亦论皇王继家传”意指议论国家治理和传承,强调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传统。
译文:
黑色玉石被雕成水池形状,清澈见底,可以容纳一尺长的水。它侵占了震泽的一块璞玉,滋润着端溪的石头。
麟台藏书御史孙,挥毫书写应对时事的巧妙言辞。百丈宽的洪河翻滚着,如同宝物经过水的冲刷而更加光彩夺目。
君王在明光殿亲自聆听臣子的直言不讳的进谏,即使没有直接被推荐,也表明皇帝愿意接纳这些直言进谏的意见。
小小的边疆策略不需要详细陈述,也能谈论国家治理和传承。
关键注释:
- 玄玉:黑色的玉石。
- 潭潭:清亮的样子,形容水面像镜子一样清澈。
- 震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江苏省境内,是太湖的一部分。
- 端溪:古代地名,位于现在广东省境内的西江流域,产石质优良。
- 麟台:古代藏书之地,此处泛指珍贵的书籍。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
- 百丈洪河:宽度达到百丈的大河。
- 侧席明光殿:指皇帝在明光殿上亲自听取臣子的意见。
- 直言:直接表达意见,不拐弯抹角。
- 皇王:指帝王或君主。
- 继家传:继承和发展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精美的砚台画面,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评论。诗中的砚台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更象征着文人墨客的文化修养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述,隐喻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以及直言进谏的价值。同时,通过对砚台细节的精细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欣赏。整首诗既有丰富的意象,又有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