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言,原名宋至,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6,卒于公元1726
“宋至”是清代的诗人。
字山言,是河南商丘人,其家族背景颇为显赫,为清藏书家宋荦之次子。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中进士,官授编修。此外,他曾主贵州乡试和提督浙江学政。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言,原名宋至,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6,卒于公元1726
“宋至”是清代的诗人。
字山言,是河南商丘人,其家族背景颇为显赫,为清藏书家宋荦之次子。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中进士,官授编修。此外,他曾主贵州乡试和提督浙江学政。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注释】 ①灵岩:指晋代王羲之的墓地。元墓:即王献之所葬。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画家。他曾任建武将军,后为会稽内史。公元353年,王献之病卒于建康(今南京)。②帆飞:船帆张开的样子。③带月:乘着月光。④吴歌:指吴地的歌谣或民间歌曲。⑤徙倚:徘徊,逗留。⑥“一尊”句:指饮村舍中的美酒。⑦徙倚:徘徊,留恋。⑧“听吴歌”三句:意思是说饮酒之后,听到吴地的歌曲,更增加了乡愁,因而更加依恋家乡了。
游石钟山次晦山大师韵二首 其一 已尽匡庐胜,登临更此峰。 湍飞穿钓石,风急误僧钟。 过眼帆随雁,惊心树化龙。 春波逾浩荡,极望一开胸。 注释: 1. 已尽匡庐胜:已经看遍了匡庐的美景。 2. 登临更此峰:在这里攀登,更登上这山峰。 3. 湍飞穿钓石:湍流急速地从钓鱼石上穿过。 4. 风急误僧钟:风势急促,使得僧人敲钟的木鱼都忘记了节奏。 5. 过眼帆随雁:看着眼前的帆船随着大雁一起移动。 6.
诗句释义: 1. 砚山高不极 - 砚(yàn)山,指代某处的山峰或山峦。“高不极”表示山峰之高无法计量。 2. 亭午访禅林 - 亭,即亭台或小亭;午,即中午时分。在中午时分访问佛教寺院。 3. 磬响云烟外 - 磬(qi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寺庙中僧人敲击磬的声音;声传于云烟之外。 4. 湖明竹树深 - 湖,可能指的是附近的湖;明,明亮;竹树,指周围的竹子和树木;深
诗句释义 1 踏遍寻山展:意为踏遍了寻找的山峦,展开旅程。 2. 征帆喜暂留:指旅行中的帆船因为暂时停留而带来的喜悦。 3. 风传深谷响:风吹过深谷的声音随风传来。 4. 声入大江流:声音随着江水流动。 5. 倚槛当斜日:靠在栏杆上面对夕阳。 6. 扪萝忆旧游:触摸着树藤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7. 坡公饶逸兴:指苏东坡(坡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兴致。 8. 长啸满沧洲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祝贺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远道趋庭子,双江入望新”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诗人通过“远道趋庭子”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尊重和敬仰,而“双江入望新”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朋友的事业如江河般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衔杯酬胜地,作赋拥嘉宾”两句则是对朋友的祝福。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这片胜地上,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借盘谷拙道人寄赠的豆苗菜,表达了对拙道人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小雨初晴候,空山长豆苗”,首句写诗人与盘谷拙道人分别时的情景,以“小雨初晴”点出时令,“空山长豆苗”描绘了盘谷拙道人在山中栽培豆苗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殷勤道人意,百里寄来遥”,第二句紧承上文,直叙盘谷拙道人的情意殷切。盘谷拙道人是作者在隐居期间结识的朋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荒陂朝雨过,浅水浴明沙。 - “荒陂”指的是荒芜的池塘或水塘,“朝雨过”说明是在早晨的雨后。 - “浅水”指的是水位不深的地方,“浴明沙”形容水面反射着阳光,显得明亮如洗。 2. 小泊随渔舫,微香送菜花。 - “小泊”指的是小船停靠在岸边,“随渔舫”说明是在渔船上。 - “微香”指的是淡淡的香气,可能是指菜花散发出的香味。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 其五》。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首句“晨兴扶短策,数里到山洼。”描绘了一幅清晨起床后,沿着山路行走的画面。这里运用了一个“扶”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的艰难和不易。而“数里到山洼”则具体描写了诗人行进的距离。 次句“夹道竹千个,横门梅半花。”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灵岩山的景色。这里的“夹道竹千个”意味着山路上两边都是成排的竹子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 其四 太湖三万顷,遥望上渔梁。 一叶凌空阔,千山接眇茫。 松风喧急雨,溪月冷鸣榔。 坐久回船卧,梅花入梦香。 注释: -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春天的时候去灵岩元墓欣赏梅花。 - 其四:这是诗的第四句。 - 太湖三万顷,遥望上渔梁:太湖广阔无边,远远望去就像是从渔梁上面。 - 一叶凌空阔,千山接眇茫:一片叶子在广阔的空间里显得特别渺小,远处连绵的山峦相接
雨中舟次仙女庙示青门 湾口东头去,荒祠得暂留。 野风吟落木,残照冷孤舟。 生计怜投钓,人家合卖牛。 飞飞淮海雁,何日慰离忧。 注释: - 湾口东头去:湾口位于长江的东面,东头的方位是向下游,这里指的是诗人乘船逆流而上的情景。 - 荒祠得暂留:荒废的祠堂在这里成为了暂时的栖息之地,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 - 野风吟落木:野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仿佛在低声吟唱着秋天的离别之歌。
吴锡麟是清代的诗人。 字上麒,号竹泉,生于1746年,卒于1818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其深邃的诗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清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地方官员到文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得以将个人情感、社会观察与自然景观融合于诗歌之中,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
李师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正甫,号蝶园,生于1689年,卒于1754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山东高密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学术成就。 李师中在乾隆甲辰年(1744年)考取进士,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担任过庶吉士、监察御史以及山西、贵州学政等要职。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显著的成就,其诗作广受赞誉。 李师中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清代诗人吴茝,字佩纕,一字纫之。 吴茝是清代的一位杰出诗人。她的诗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