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怅浮云点太清,只今何许问天晴。
浑怜短夜相催下,不放孤光自在明。
幸与高楼通远览,未劳残烛更前行。
此心对酒萧条在,咄咄置之聊自倾。
仲夏月夜怀陈西安
长怅浮云点太清,只今何许问天晴。
浑怜短夜相催下,不放孤光自在明。
幸与高楼通远览,未劳残烛更前行。
此心对酒萧条在,咄咄置之聊自倾。
注释:
长怅浮云点太清:长久地怅惘,感叹浮云点点,点缀着太清的天空。
何许问天晴:不知哪里才能问到天晴。
浑怜短夜相催下:完全怜悯那短暂的夜晚被催促着落下。
不放孤光自在明:不让孤单的灯光独自明亮。
幸与高楼通远览:幸运的是与高楼相连可以远望。
未劳残烛更前行:没有让残蜡烛再次前行。
此心对酒萧条在:我的心对着酒杯感到凄凉。
咄咄置之聊自倾:只是姑且放下,随便倾倒一下。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诗人陈师道在夏日月夜怀念友人陈西安时所作。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第一句“长怅浮云点太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前途的忧虑。这里的“浮云”和“太清”都是比喻,浮云指世事纷扰,太清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纯净。
第二句“只今何许问天晴”,诗人在感叹时光荏苒的同时,也在表达他对朋友未来道路的关心。这里的“问天晴”既是一种无奈的叹息,也是一种期盼,期待朋友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取得成功。
第三句“浑怜短夜相催下”,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短夜”暗示了时间的短暂和紧迫,而“催下”则传达出诗人对朋友压力的感同身受。
第四句“不放孤光自在明”,诗人用“孤光”比喻自己的才华,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认可和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骄傲。
第五句“幸与高楼通远览”,诗人通过“高楼”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这里的“远览”不仅指视野开阔,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第六句“未劳残烛更前行”,诗人以残蜡烛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提醒。这里的“残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第七句“此心对酒萧条在”,诗人以“萧瑟”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咄咄置之聊自倾”,诗人用“咄咄”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处境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一种挣扎和矛盾。这里的“置之”意味着放手不去干涉,而“聊自倾”则表达了诗人在无奈中寻找慰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