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目下耳赫如鉴,福善祸淫平如衡。
颜癯胡夭蹠胡寿,季氏乃富宪乃贫。
伯道无儿汤有后,造物岂是鉴不明。
孔明遗恨懿血食,造物岂是衡不平。
当知禀气有清浊,所以人品有善恶。
至若夭寿与贱贵,又是禀气有厚薄。
清浊厚薄物自圣,洪纤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难与造物争。
前人论理不论气,不信试问刘鉴衡。

【译文】

高高的额头,炯炯的目光如明镜,福善祸淫公平如秤。

颜骨瘦弱,寿命却很长久;季氏富裕,孔子贫贱。

伯道有子却没有儿子汤武有后代,造化难道不明白。

诸葛亮有遗憾懿宗的血食,造物者难道不公平。

要知道禀气有清浊,所以人品有善恶。

至于夭寿与贵贱,又是禀气有厚薄。

清浊厚薄自然圣,洪纤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有理自充,英雄难以与天争。

前人论理不论气,不信试问刘鉴衡。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写人,借古讽今,寄意深远,富有哲理性。诗中对刘衡的赞美,对造物主的不满和批评,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联两句“高目下耳赫如鉴,福善祸淫平如衡”,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也是对刘衡的评价。诗人用“鉴”来比喻刘衡的高眼识人之明,用“衡”来比喻刘衡的公正之心。这两句话是对刘衡的高度评价。
颔联“颜癯胡夭蹠胡寿,季氏乃富宪乃贫”。诗人以颜回、跖、韩非等历史上的人物作为陪衬,突出了刘衡的品性。颜回虽然身体消瘦但是精神矍铄,而韩非却身遭横祸。刘衡能够辨别善恶,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是刘衡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颈联“伯道无儿汤有后,造物岂是鉴不明。”诗人引用《左传》中的故事:商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饿死首阳山,他们的儿子汤后来建立了商朝,而刘衡的儿子却是早逝。诗人借此批评刘衡不能传宗接代,暗指刘衡的不幸命运。
尾联两句“孔明遗恨懿血食,造物岂是衡不平”,则是诗人对刘衡命运的感叹。诸葛亮临终前留下遗嘱:“君才十倍曹孟德,可与曹操并驱争先,不得似司马仲达父子。若其能知经纬之正,辨阴阳之宜,实时匡辅社稷,安万乘之尊,履天子之位,则五尺童子可使主天下矣。”然而,刘衡没有像诸葛亮那样辅佐君主,反而遭受了不幸的命运。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和愤慨。
这首诗通过刘衡的命运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以刘衡为例,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